时间: 2025-04-23 09:2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9:20:16
二月七日夜泊许村遇雨
作者:刘基 〔明代〕
漫喜晴天出北门,还愁急雨送黄昏。
山风度水喧林麓,野树翻云动石根。
宿麦已随江草烂,新泉休共井泥浑。
鱼龙浩漫沧溟阔,泽畔谁招楚客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感慨。诗人本来高兴于晴天出门,但却又因傍晚来临的急雨而感到忧愁。山间的风吹过水面,树木在风中摇曳,似乎在动摇着石根。夜晚的麦子已经随着江水而腐烂,新泉也不再与井水混浊。最后,诗人感叹,浩瀚的水域如同沧海,谁能在这广阔的泽边招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楚客”通常指来自楚地的游子,具有思乡、漂泊的含义。与《离骚》中的情感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作者介绍
刘基,字德明,号心斋,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擅长诗词与散文。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且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在游历中遭遇天气变化的情感。诗中紧扣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自然的敏感观察。
《二月七日夜泊许村遇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抒发了内心的惆怅与思索。开头两句,诗人以“漫喜晴天”引入,表现了初始的欢喜,但随即因“急雨送黄昏”而转为忧愁,展现了天气的无常和人生的变化。接着,诗人描写了山风与水的互动,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的活力和变化,给人一种动感的美感。
后半部分,通过“宿麦已随江草烂,新泉休共井泥浑”,诗人又引入了对生活的思考,暗示了人生的苦乐与无常。而最后两句则引发了更深层的哲思,面对浩瀚的水域,诗人不禁感叹,谁能在此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了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和对人生漂泊的感慨。
整首诗虽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却深刻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和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与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无常的感叹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因为什么感到高兴?
诗中的“野树翻云”表现了什么?
诗人最后感叹的是谁能够招引游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