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5:1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5:18:46
二月二日登楼作
薄寒疏雨集春愁,
愁极难禁独上楼。
何处山中堪采药,
几时湖上好乘舟。
衔泥客燕聊想傍,
泛水浮萍可自由。
见说兰亭依旧在,
于今王谢少风流。
二月的寒风和稀疏的细雨带来了春天的愁苦,愁苦到难以忍受,只好独自登上楼去。山中哪里可以采药呢?湖上何时能好好地乘舟游玩?衔泥的燕子在空中飞翔,似乎想要靠近我,水面上的浮萍随波逐流,任我自由自在。听说兰亭依然存在,但王谢的风流已不再。
作者介绍:刘基,字梦熊,号千江,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二月,正值春回大地之时,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同时又夹杂着对往日风流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二月二日登楼作》是刘基在春天的某个二月二日所作,诗中展现出春天的萧瑟和诗人内心的愁苦。开头以“薄寒疏雨”描绘了春天乍暖还寒的气候,诗人在此情之下,愁绪满怀,难以自禁,独自登楼。这一情境引发了他对大自然的思索与对生活的感慨。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何处山中堪采药,几时湖上好乘舟”的问句,表达了对游玩与寄情山水的向往,但现实的局限让这种愿望变得渺小而无奈。衔泥的燕子与浮水的浮萍则象征着自由与随意,诗人在此处似乎渴望逃避现实,寻求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最后两句“见说兰亭依旧在,于今王谢少风流”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通过兰亭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对昔日文人风流的追忆与对现实风华的失落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向往,也有对往日风流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愁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兰亭”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聚会场所?
“衔泥客燕聊想傍”中的“衔泥”是指什么?
诗中的“春愁”主要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