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7:07
千古怀沙恨逐臣,
章台遗事最酸辛。
可怜日暮高唐梦,
绕尽行云不到秦。
千古以来,追随权臣的怨恨一直存在,
章台留下的故事最为酸楚和辛苦。
可怜的是,黄昏时分的高唐梦,
尽管云彩环绕,却依然无法到达秦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季高,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的重用。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历史变迁之际,刘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权臣与追随者关系的批判,以及对理想破灭的深切感慨。
《读史有感》是一首蕴含深刻历史哲思的诗,刘基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权臣与逐臣之间关系的痛苦思考。诗的开头就以“千古怀沙恨逐臣”引入,展现了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权臣的复杂情感,既有憎恨又有无奈。这种情感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体现了权力中心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接着,提到“章台遗事最酸辛”,则把目光转向历史的具体事件,章台作为古代女子歌舞之地,承载了许多美好回忆,但这些回忆却因权力的变迁而变得酸楚。这一转折不仅让人感受到对美好往昔的惋惜,更加深了对历史无情的批判。
最后两句“可怜日暮高唐梦,绕尽行云不到秦”,通过“日暮”象征着人生的衰退与理想的破灭,而“高唐梦”则暗示着追求理想的艰难与失落。即使经历千辛万苦,依旧无法抵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的视角,揭示了人性中的追逐与失落,展现了刘基深邃的历史意识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现了对权力关系的批判和对理想破灭的无奈,揭示了人性中对美好往昔的渴望与追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千古怀沙”中的“沙”指的是什么?
“章台遗事”中的“章台”象征什么?
此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登高》与《读史有感》,两首诗都体现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但《登高》更注重个人的孤独与时光流逝,而《读史有感》则聚焦于对权力与人性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