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知识吟》

时间: 2025-05-01 15:10:02

诗句

目见之谓识,耳闻之谓知。

奈何知与识,天下亦常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0:02

原文展示:

目见之谓识,耳闻之谓知。奈何知与识,天下亦常稀。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眼睛看到的叫做认识,耳朵听到的叫做知道。然而知道和认识,在天下也是很少见的。

注释:

  • 目见之谓识:目见,即用眼睛看到;识,认识、了解。
  • 耳闻之谓知:耳闻,即用耳朵听到;知,知道、了解。
  • 奈何:然而。
  • 常稀:很少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以理学思想为背景,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知识和认识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知识和认识在世间是稀有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邵雍探讨知识与认识的本质时所作,强调了知识和认识的珍贵和难得。

诗歌鉴赏: 邵雍的这首《知识吟》简洁而深刻,通过对比“目见”与“耳闻”来阐述“识”与“知”的区别。他认为,尽管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信息,但真正的认识和知识却是稀有的。这反映了邵雍对知识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们认知能力的批判。诗歌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思想深度和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目见之谓识: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可以形成认识。
  2. 耳闻之谓知:通过听觉获取的信息可以形成知道。
  3. 奈何知与识,天下亦常稀:然而,真正的知识和认识在世间是很少见的。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目见”与“耳闻”的对比,强调了“识”与“知”的区别。
  • 感叹:使用“奈何”和“常稀”表达了对知识和认识稀有的感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视觉和听觉获取信息的方式,强调了真正的知识和认识的珍贵和难得。这反映了作者对知识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人们认知能力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目见:视觉的意象,代表直接的观察和认识。
  • 耳闻:听觉的意象,代表间接的获取信息和知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邵雍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目见”和“耳闻”分别代表什么? A. 视觉和听觉 B. 触觉和嗅觉 C. 味觉和视觉 D. 听觉和触觉
  3. 诗中“奈何知与识,天下亦常稀”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知识和认识很容易获得 B. 知识和认识在世间是很少见的 C. 知识和认识没有区别 D. 知识和认识都很普遍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探讨读书和知识的本质。
  •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通过阅读历史人物的传记来思考知识和认识。

诗词对比:

  • 朱熹的《观书有感》与邵雍的《知识吟》都探讨了知识的本质,但朱熹更侧重于读书的体验和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理学思想研究》:深入探讨宋代理学家的思想背景和影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挽克斋陈先生四首 其二 送尹子潜赴省 和袁守 直宿禁中 蜘蛛 赠徐鉴堂 赠香溪留君东上 赠谈星叶生 赠日者杨应斋 赠日者庐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片字旁的字 沙涨 与民除害 挟冰求温 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拳的成语 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鳞萃比栉 玉字旁的字 艳什 胖大海 一喜一悲 连抵其隙 丁若 香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鞭辟入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