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3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30:21
昼居池上亭独吟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正午的阳光下,独自在池边的亭子中吟唱的情景。他在树荫下静静地观察蜜蜂的活动,心中闲暇地想象着仙鹤的优雅形态。他饮着法酒以调养身心,弹奏清雅的琴音以陶冶性情。此时他心中感念浩然正气已然消散,手中的拐杖又何必再去铭刻呢?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寒山,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意象丰富、风格独特著称,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他曾长期担任地方官职,经历了多次贬谪,因而在诗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的晚年,正值他被贬谪之际,常常感受到政治的失意与个人理想的落空。诗中所描绘的宁静生活,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昼居池上亭独吟》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宁静与淡泊情怀的作品。诗人在正午的树荫下,独自吟唱,呈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这种独处与吟唱的状态,仿佛是在与自然对话,体现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前两句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阳光透过树叶洒下,诗人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静看蜜蜂的辛勤劳动,似乎从中感悟到生活的哲理。接下来的“闲想鹤仪形”,则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思考。仙鹤作为高洁的象征,暗示着诗人心中追求的境界。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两句,通过饮酒与弹琴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身心的调养与修养。这不仅是对生活的享受,也是对内心深处宁静的追求。最后两句则流露出一丝感伤,感叹自己心中的浩然之气已然消逝,手中的拐杖又何必再去铭刻,似乎在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的坚韧与淡泊,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宁静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中“日午树阴正”指的是什么时间?
“静看蜂教诲”中的“教诲”意指什么?
诗人为何感叹“浩然机已息”?
诗中提到的“清琴”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