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8:01
钱师魏参政挽辞
作者:史浩 〔宋代〕
冠岁踵英游,桥门隽逸流。
文章唐杜老,事业汉留侯。
未旨黄金鼎,先成白玉楼。
经纶展不尽,识者为时忧。
在岁月的交替中,英才辈出,桥门之下,才俊们如同流水般轻盈而自如。
文章的才华可比唐代的杜甫,事业的成就堪与汉代的留侯相比。
尚未达到黄金般的富贵,却已建起了白玉般的高楼。
其才华和才能展现无尽,令人担忧的是那些懂得的人们为时光的流逝而忧虑。
作者介绍:
史浩,字子华,号秋水,宋代著名诗人,尤其以其诗词和散文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钱师魏参政挽辞》是为了悼念魏参政而作,魏参政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该诗表达了对魏的深切怀念和对人才流逝的忧虑。
《钱师魏参政挽辞》是一首表现对逝去的英才怀念的挽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魏参政的肯定与惋惜之情。诗的开头以“冠岁踵英游”引入,强调了时代的变迁与英才的涌现,展现了盛世的生机。接着,诗人将魏参政的才华与历史上的杜甫和汉代的张良相提并论,显示出对其文学和政治成就的高度认可。
随后,诗中提到“未旨黄金鼎,先成白玉楼”,暗示魏参政虽然未必富贵,但已在理想的事业上有所成就。最后一句“经纶展不尽,识者为时忧”则揭示了诗人对人才无法充分施展与时光流逝的忧虑,体现出对社会与历史的深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哀伤而又充满敬意的基调,既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时代与人才的深刻反思。通过对魏参政的颂扬,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当下的忧虑,极具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才俊的赞美与怀念,同时也隐含了对人才流失和未能充分施展的忧虑。通过对魏参政的追忆,诗人传达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唐杜老”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D) 白居易
诗的最后一句“识者为时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虑
C) 期待
D) 满足
“未旨黄金鼎,先成白玉楼”中的“白玉楼”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美好的事业
C) 权力
D)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钱师魏参政挽辞》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