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6:32
作者: 史浩 〔宋代〕
江外昔分符,人皆咏裤襦。
有书充栋宇,无屋远庖厨。
容膝渊明舍,饮瓢颜氏徒。
莫言太清俭,本是列仙儒。
在江边曾经分得符信,大家都在赞美那简朴的裤襦。
书籍充满了整个房宇,却没有一间厨房远离炊烟。
可以容下膝盖的渊明小屋,饮着瓢水的颜氏门徒。
不要说太过清贫节俭,其实这本是列仙的儒者。
作者介绍:
史浩,字君复,号涵阳,宋代诗人,擅长古文和诗词,常在诗中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清贫高洁的赞美。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个人的生活哲学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赵叔达侍郎所作的挽辞,赵叔达生前以清白自守、节俭朴素著称。诗中通过描绘简朴生活的意象,表达了对其生平的怀念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与批判。
史浩的《赵叔达侍郎挽辞 其二》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贫而高洁的隐士生活,诗中流露出对赵叔达的深切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通过“江外昔分符”,引出一种友谊的象征,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交流。接着“人皆咏裤襦”则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赞美,裤襦作为一种简约的服饰,象征着一种不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
“有书充栋宇,无屋远庖厨”,这句强调了书籍的重要性,暗示着知识和文化的积累远比物质的富裕更为重要。诗人在这里借用渊明和颜氏的形象,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同时也对世俗的繁华表示了无奈与批判。最后一句“莫言太清俭,本是列仙儒”,则是对清贫生活的自我解读,认为这种状态实际上是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的表现。
整首诗既有对逝者的追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怀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诸如“容膝渊明舍”与“饮瓢颜氏徒”的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简朴生活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同时反映了对物质追求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与高洁理想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裤襦”象征什么?
“江外昔分符”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主题上都关注隐逸与自然,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史浩的作品更注重对友人的怀念与哲思,而陶渊明的则更直接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