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3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32:19
赠圆明上人(圆公,佛顶之最)
唐代 李德裕
远公说易长松下,
龙树双经海藏中。
今日导师闻佛慧,
始知前路化成空。
远公在高大的松树下讲解《易经》,
龙树大师的双部经典藏于大海之中。
今天的导师领悟了佛法的智慧,
才明白前方的道路全都化为虚无。
李德裕(787年-849年),字贞裕,唐代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歌多描写人生感悟,哲理深刻,风格清新,常以佛教思想为背景。
该诗创作于李德裕与圆公的交流中,表达了对佛教智慧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赠圆明上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唐代文化中对佛教思想的推崇与探讨。诗中通过对远公和龙树的提及,传达了对古代智慧的敬仰。开篇以“远公说易长松下”引入,既描绘了高大松树下的静谧场景,又暗示了深邃的哲理与智慧。接着提到“龙树双经海藏中”,将龙树与其经典的深邃比喻为浩瀚的海洋,反映了知识的博大精深。
最后两句则是由对古代智慧的追求转向个人的顿悟,“今日导师闻佛慧,始知前路化成空”,表达了在领悟佛法后对人生无常的理解,前路的迷茫与空虚感也因此而显得更加清晰。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简单而深刻,层层递进,展现了李德裕对佛教哲学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探讨了古代哲学与佛教智慧的结合,反映出对人生无常与知识渊博的思考,表达了对导师智慧的敬仰与个人的顿悟。
远公在何处讲解《易经》?
龙树菩萨的双经藏于何处?
诗中提到的“前路化成空”表达了什么含义?
李白的《赠友人》与李德裕的《赠圆明上人》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智慧的追求,但李白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而李德裕则体现了哲理的思考与佛教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