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0:12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湘竹初封植,卢生此考槃。
久持霜节苦,新托露根难。
等度须当砌,疏稠要满阑。
买怜分薄俸,栽称作闲官。
叶翦蓝罗碎,茎抽玉琯端。
几声清淅沥,一簇绿檀栾。
未夜青岚入,先秋白露团。
拂肩摇翡翠,熨手弄琅玕。
韵透窗风起,阴铺砌月残。
炎天闻觉冷,窄地见疑宽。
梢动胜摇扇,枝低好挂冠。
碧笼烟幕幕,珠洒雨珊珊。
晚箨晴云展,阴芽蛰虺蟠。
爱从抽马策,惜未截鱼竿。
松韵徒烦听,桃夭不足观。
梁惭当家杏,台陋本司兰。
撑拨诗人兴,勾牵酒客欢。
静连芦簟滑,凉拂葛衣单。
岂止消时暑,应能保岁寒。
莫同凡草木,一种夏中看。
这首诗描写了新栽竹子的情景和感受。湘竹刚刚种下,卢生正在细心观察。经历了久冬的寒霜,竹子刚刚适应新的环境。竹子需要适当的空间,稀疏和浓密之间要有平衡。因收入微薄,所以选择栽竹子,成为一个闲职的官员。竹叶像蓝罗衣裳般细碎,竹茎则像玉琯一样挺拔。竹子间传来几声清脆的滴水声,显得格外生动。夜晚青岚渐渐袭来,初秋的白露已经降临。轻拂肩头,仿佛在摇动翡翠,手中把玩着琅玕,韵味随窗外的微风而起,月光在台阶上投下了淡淡的阴影。炎热的夏天里,居然感觉到了一丝凉意,狭小的空间也让人产生了宽广的错觉。竹梢摇动,胜过扇子,低垂的枝条适合挂上帽子。碧绿的竹子在烟雾中若隐若现,雨滴像珍珠般洒落。傍晚的竹叶在晴空中展开,阴凉的芽儿蜷缩成团。喜欢从竹子中抽出马鞭,惋惜还没能钓到鱼。松树的韵味徒然令人烦恼,桃树的美丽则不足以吸引目光。梁上的杏子让人感到惭愧,台上的兰草则显得有些寒酸。撑起竹子为诗人增添兴致,勾起酒客的欢愉。静静的芦苇垫子滑腻,凉风轻拂着简单的葛衣。难道这仅仅是消暑的方式吗?更重要的是能够抵御寒冬。不要将竹子与普通草木混淆,它是一种夏日里独特的存在。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情感真挚的诗歌风格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在杭州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竹子的深情,表现出他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寻求宁静的渴望。
白居易在《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中,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将竹子这一植物赋予了生命与灵性。诗中通过描写竹子在夏日中的生长状态,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以及对自我生活状态的反思。竹子的形态、声音、气味,都与诗人内心的闲适、宁静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中对竹子生长环境的描述,不仅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美,也暗示了诗人在繁忙的官场中对清新自然的渴望与追求。通过对比竹子与其他植物,诗人强调了竹子的独特性,象征着一种高洁、坚韧的品格,尤其在夏日炎炎之际,竹子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阴凉,更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新栽竹子的生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官场中的闲适心态。诗中蕴含了对生命的珍视,表现出一种高洁、坚韧的精神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竹子生长环境是哪个地方?
诗人认为竹子与其他植物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诗中提到的“薄俸”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