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京师逢卖梅花五首》

时间: 2025-05-05 21:29:40

诗句

曾见竹篱和树夹,高枝斜引过柴扉。

对门独木危桥上,少妇髻鬟犹戴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1:29:40

原文展示:

京师逢卖梅花五首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曾见竹篱和树夹,高枝斜引过柴扉。
对门独木危桥上,少妇髻鬟犹戴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卖梅花的情景。诗人曾见到竹篱和树木相夹的地方,高高的树枝斜斜地伸过了柴扉。对面的独木桥上,一位年轻的少妇仍然梳着发髻,准备回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竹篱:用竹子编成的篱笆。
  • 柴扉:柴门,这里指的是一种简单的门。
  • 独木危桥:指的是一座由一根大树木搭成的桥,形状单薄且不稳。
  • 少妇:年轻的女性。

典故解析:

该诗描绘的场景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廷秀,号白云,宋代诗人。他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常用于描写个人情感和生活景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梅尧臣的晚期,诗人常常寄情于山水花木,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通过描写卖梅花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人们对梅花的喜爱及其象征的坚韧和高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表现了梅花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前两句“曾见竹篱和树夹,高枝斜引过柴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田园气息。竹篱和树木的结合,仿佛是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温馨的乡村氛围。

后两句“对门独木危桥上,少妇髻鬟犹戴归”则进一步丰富了场景。这里的少妇形象生动,带给人一种生活的气息。她的发髻象征着年轻、美丽与归属,暗示着对生活的期待与对家庭的归属感。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愁和生活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见竹篱和树夹:描绘了一个竹篱和树木构成的自然屏障,营造出一种乡村的宁静氛围。
  2. 高枝斜引过柴扉:高大的树枝斜斜地伸过简单的柴门,形成一种自然的景象,表现出环境的亲密感。
  3. 对门独木危桥上:对面有一座独木桥,体现出一种简陋而古朴的生活方式。
  4. 少妇髻鬟犹戴归:少妇的发髻仍然是整齐的,显示出年轻女性的生活气息和归家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竹篱和树夹比喻自然与人居的美好结合。
  • 对仗:如“竹篱”和“柴扉”,形成了和谐的音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简单的乡村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篱:象征着田园生活的简单与自然。
  • 少妇:代表着青春、美好与家庭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独木危桥”指的是什么? a) 一座用石头搭成的桥
    b) 一根大树木搭成的桥
    c) 一座铁桥

  2. “少妇髻鬟犹戴归”中的“犹”是什么意思?
    a) 仍然
    b) 马上
    c) 从来

  3. 诗人描绘的场景主要是在什么地方?
    a) 城市
    b) 乡村
    c) 山上

答案:

  1. b) 一根大树木搭成的桥
  2. a) 仍然
  3. b) 乡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春日忆李白》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梅花》:同样描写梅花的诗,但更侧重于抒情与哲理,而梅尧臣的诗则更注重描写日常生活的自然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情久长 寿星明 丙辰七十一岁生日集宋人词自寿 寿星明 东坡生日 寿星明·徐贞斋七十寿1925 寿星明/沁园春 寿星明 用敬渊韵寿通尹七十 寿星明 为一庸老人题苍松秋涧图,即以为寿 寿星明 寿何诗孙丈八十 寿星明 寿星明 生日志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豸字旁的字 罗帷 髟字旁的字 摧心剖肝 无耻之尤 削趾适屦 朴心 齿字旁的字 乖气致戾,和气致祥 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卿卿我我 冲州过府 金碧辉煌 鸟字旁的字 邪魔怪道 包含菜的成语 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