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长举》

时间: 2025-05-06 02:29:08

诗句

山色满西阁,到江知几层。

峰峦李成似,涧谷范宽能。

阔外晴烟落,深中晚霭凝。

无由画奇绝,已下更重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9:08

原文展示:

长举 文同 〔宋代〕 山色满西阁,到江知几层。 峰峦李成似,涧谷范宽能。 阔外晴烟落,深中晚霭凝。 无由画奇绝,已下更重登。

白话文翻译:

山色充盈西阁,到江边有几重? 峰峦如李成所画,涧谷似范宽能绘。 宽阔之外晴烟散落,深处晚霭凝聚。 无法画出这奇绝之景,已下楼又重登。

注释:

  • 李成:宋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
  • 范宽:宋代画家,以山水画著称。
  • 霭:云气,雾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造诣。此诗描绘了作者在西阁观赏山水时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无法用画笔捕捉其神韵的遗憾。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文同游历或隐居时所作,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西阁观赏山水的情景。首两句设问,引出山色的深远与江水的层次。中间两句通过对比李成和范宽的画风,暗示了山水的壮丽与细腻。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这美景的无奈,即使多次登高也无法完全捕捉其神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敬畏和艺术追求的执着。

诗词解析:

  • 首句“山色满西阁”,以“满”字形容山色充盈,给人以视觉上的饱满感。
  • 次句“到江知几层”,通过设问,增加了诗的悬念和深度。
  • 第三、四句用李成和范宽的画风比喻峰峦和涧谷,展现了山水的多样性和艺术美感。
  • 第五、六句通过“晴烟落”和“晚霭凝”描绘了不同时间段的山水景象,增强了诗的时空感。
  •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无法画出这奇绝之景的遗憾,体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李成和范宽的画风比喻峰峦和涧谷,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设问:通过设问“到江知几层”,增加了诗的悬念和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无法用画笔捕捉其神韵的遗憾,体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微妙关系和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山色:象征自然的壮丽与深远。
  • 江水:象征自然的流动与变化。
  • 峰峦: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多样。
  • 涧谷:象征自然的细腻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位画家是谁? A. 李成和范宽 B. 李成和文同 C. 范宽和文同 答案:A

  2.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B. 对无法画出奇绝之景的遗憾 C. 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美丽。
  • 苏轼的《题西林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艺术追求。

诗词对比:

  • 文同的《长举》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的美丽,但文同的诗更多表达了无法捕捉自然神韵的遗憾,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展现了山水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山水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山水诗的深入解析和鉴赏。

相关查询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其一 采桑子(秋日丁香) 采桑子 采桑子三首 其一 采桑子 己巳除夕 采桑子 其六 采桑子·题罗瘿公为浣华玉笛戏书小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焦平面 内学 天堑长江 刻割 病字头的字 简丝数米 才高八斗 飠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人生行乐耳 包含纤的词语有哪些 帘窥壁听 豆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包含帆的词语有哪些 迢迢千里 包含乩的词语有哪些 攀藤附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