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3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36:13
携文过水宿,拂席四廊尘。
坠果敲楼瓦,高萤映鹤身。
点灯吹叶火,谈佛悟山人。
尽有栖霞志,好谋三教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和僧人一起在道者的院落中住宿。诗人携带书籍,渡过小河,来到四周尘土飞扬的房子里,轻轻拂去席子上的灰尘。夜晚的果实掉落敲打着楼顶瓦片,窗外的萤火虫在月光下映照着白鹤的身影。点燃的灯火映照着叶子,伴随着谈论佛理的声音,令人感悟到山中隐士的生活。诗人心中充满了对栖霞山的向往,同时也希望能够与三教(儒、释、道)的人士交往,寻求更深的智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哲理的思考。诗风清新自然,往往流露出淡淡的禅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僧院中写成,诗人与僧人一起探讨佛理,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与哲理的追求,反映出当时文人对道教和佛教的关注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宁静的生活场景,展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开头几句描绘了诗人携书过水而来的情景,不仅展现了行动的细腻,更通过“拂席四廊尘”的细节,传递出一种清静而又雅致的氛围。接下来的“坠果敲楼瓦”与“高萤映鹤身”,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夜晚的静谧与美丽,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幽静的隐居之所。
“点灯吹叶火,谈佛悟山人”更是将诗人的哲理思考推向了高潮,火光映照下的谈论,不仅仅是在讨论佛教的教义,更是对人生真谛的探讨和领悟。最后一句“尽有栖霞志,好谋三教邻”则表明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理想,希望在三教之间找到和谐与交流的可能,体现了他对智慧的渴望与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隐逸生活与哲理的追求,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三教文化的尊重与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栖霞志”意指什么?
A. 对栖霞山的向往
B. 对佛教的信仰
C. 对儒教的研究
D. 对道教的追求
“点灯吹叶火”中的“吹”字可以理解为:
A. 吹动
B. 照亮
C. 熄灭
D. 点燃
诗人希望与哪几种文化进行交流?
A. 诗、书、画
B. 儒、释、道
C. 文、武、商
D. 古、今、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描绘了山林的寂静与温馨,与李洞这首诗中对自然的热爱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的描绘,而李洞则在此基础上加深了对哲理的探讨。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