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9:15
不求丹凤食,不学景龙吟。
自有慈仁意,相依岁月深。
潜符君子道,可媿世人心。
徒尔秋郊外,青青数亩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不追求高贵的生活,不模仿华丽的声势,而是拥有一种宽厚仁爱之心,与岁月长久相依。诗中隐含了君子的品德,令人惭愧的是世人的心态。最终,诗人只是在秋天的郊外,看到一片青翠的竹林。
王令,字仲明,号寒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而著称。王令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性、道德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这首《慈竹》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心态复杂的背景下,王令通过描绘竹子的特性,表达了自身的处世态度和对人心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仁爱、品德的推崇与对世俗繁华的淡泊。
《慈竹》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王令通过竹子这一意象,传达了他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诗的开头“不求丹凤食,不学景龙吟”,以否定的方式表明了诗人对世俗繁华和外在浮华的拒绝。丹凤和景龙分别象征着高贵和华丽,而诗人却选择了内心的宁静与慈仁。接下来的“自有慈仁意,相依岁月深”,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宽厚与善良,显示出一种与自然、时间相依相伴的深厚情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出“潜符君子道”,表明这种仁爱和宽厚是君子所应具备的品德。然而,面对社会的现实时,诗人感到羞愧,因为世人往往迷失于名利之中。最后一句“徒尔秋郊外,青青数亩阴”,描绘了秋天郊外的竹林,既是一种自然景象的体现,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安宁与坚守。
整首诗以竹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具有非常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情感。
整首诗强调了内心的仁爱与品德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构成了诗歌的核心思想。
诗中“不求丹凤食”中,“丹凤”象征什么?
“自有慈仁意”中的“慈仁”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最后描绘的“青青数亩阴”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