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1:54
作者: 杨慎 〔明代〕
二妙此招携,双林狎遁栖。
禅僧香雾窟,樵子青云梯。
宝树飙埃净,昙花色相迷。
有为应笑法,诗句续灯题。
这两位高人相邀而来,在双林中嬉戏栖息。
禅僧在香雾弥漫的洞窟里,樵夫在青云梯上伐木。
宝树的枝叶在风中显得格外清净,昙花的色彩让人陶醉。
对有为之法不妨一笑,诗句可以续写灯下的题目。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逸少,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和书法。他的诗风清雅,常以清新自然的意象表现深邃的哲理,受到当时文人推崇。
《宿龙宇寺》写于明代,作者在寺庙中感受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人世繁华的淡泊态度。诗中融合了禅宗思想,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宿龙宇寺》是一首清新自然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和谐宁静的山林寺院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全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对高人隐居生活的描绘,又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开头两句“二妙此招携,双林狎遁栖”让人感受到一种幽静的氛围,仿佛置身于双林之间,看到高人在此悠然自得。接下来,诗人通过“禅僧香雾窟,樵子青云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禅宗修士与樵夫的生活,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境。
诗的后半部分“宝树飙埃净,昙花色相迷”则用宝树和昙花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暗示着瞬息万变的自然与人生哲理。而最后两句“有为应笑法,诗句续灯题”则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轻视,强调诗歌的价值与永恒。整体上,诗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展现了作者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本诗通过描绘山林寺院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体现了禅宗思想的深邃与哲理,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二妙”指的是谁?
“青云梯”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昙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比较杨慎的《宿龙宇寺》与王维的《山中问答》,两者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但杨慎更侧重于内心的哲理思考,而王维则更关注自然景色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