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0:11
原文展示:
大鸡如人立,小鸡三寸长。
造物均付予,危冠两昂藏。
出栏风易倒,依草枯不僵。
後庭花草盛,怜汝计兴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场景:一只大鸡站立得像人一样,而小鸡却只有三寸长。自然造物的造化是公平的,世间万物都有其价值与地位。大风来临时,鸡群会轻易被吹倒;依赖枯萎的草丛,小鸡却能顽强生存。在后院的花草繁茂中,我怜惜你们的命运,深思你们的兴衰。
注释:
- 大鸡如人立:形容大鸡站立得像人一样,强调其体型之大。
- 小鸡三寸长:小鸡的身长仅有三寸,表现出生命的脆弱。
- 造物均付予:自然造物是公平的,每种生物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价值。
- 危冠两昂藏:形容大鸡的羽冠高高昂起,象征其强势和威风。
- 出栏风易倒:出栏时一阵风便能将鸡吹倒,表现出生命的脆弱和不稳定。
- 依草枯不僵:小鸡依附在枯草上仍能生存,表现出其坚韧。
- 後庭花草盛:后院花草茂盛,象征着生机与繁荣。
- 怜汝计兴亡:对小鸡的命运感到怜惜,思考它们的未来和生存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翁,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擅长诗、文、词,风格清新,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社会现实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寓居六咏》是苏辙在外寓居时的作品,受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诗中反映了对生命、命运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小鸡和大鸡为主线,通过对比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乡村的生活场景,尤其是大鸡和小鸡的形象,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也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大鸡的威风与小鸡的脆弱,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与状态。诗中“造物均付予”一句,体现了自然的公正,也暗含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命运的思考,尤其是“怜汝计兴亡”,表现了诗人对小生命的关心与怜惜。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小鸡,也可视作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全诗在平实中蕴含哲理,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鸡如人立:强调大鸡的体态,象征其强壮。
- 小鸡三寸长:突显生命的脆弱与幼小。
- 造物均付予:自然公平的哲学思考。
- 危冠两昂藏:大鸡的威风与气势。
- 出栏风易倒:描绘自然环境的无情。
- 依草枯不僵:小鸡的坚韧与生存意志。
- 後庭花草盛:生机勃勃的景象。
- 怜汝计兴亡:对小鸡命运的思考,寓意更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鸡比作人,强调其地位与威风。
- 拟人:小鸡的生存状态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小鸡与大鸡的描绘,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反映了人对自然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的关切与怜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鸡:象征强壮与地位。
- 小鸡:代表脆弱与无助。
- 风:象征外界环境的无情与变化。
- 花草:象征生命的繁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大鸡在诗中比作什么?
-
小鸡的身长有多长?
-
诗中提到“造物均付予”是强调什么?
- A. 大自然的公平
- B. 人类的努力
- C. 社会的竞争
- D. 个人的命运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这首诗同样描绘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登高》:杜甫的作品,反映人生的无常与对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与《寓居六咏》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命运的感慨,前者通过历史典故,后者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