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4:0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4:03:05
岁晚河水留画船,一轩修竹喜萧然。
诗词温厚新成格,道论精微近入禅。
病后不胜清醑酽,别时仍得旧书传。
欲成古史须咨考,陋巷何因接尺椽。
年末时分,河水依旧停留着画船,一间竹屋里,修竹摇曳,令人感到宁静舒适。诗歌的格调温厚而新颖,论道的内容精微,似乎已接近禅宗的境界。生病后,饮酒的兴致变得淡薄,离别时仍能收到旧友的书信传递。想要成就古今史书,必须多加考证,然而这陋巷为何能与高楼大厦相接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字明允,号庐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在诗歌、散文、哲学等领域都有深厚的造诣。其诗风温厚,富有哲理,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晚年,经历了个人的疾病与社会的动荡,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思考。
《答颜复国博》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年末的河水静静流淌,画船点缀其中,修竹在竹屋旁摇曳生姿,令人感到恬淡与安逸。这一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是诗人内心的一种寄托。
在诗的中段,诗人提到“诗词温厚新成格,道论精微近入禅”,展现了他对文学与哲学的探求。诗词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道理的探讨,诗人通过对禅宗的接近,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生病后对饮酒的淡漠,反映出他对生活的领悟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结尾部分,诗人提到“欲成古史须咨考”,显示出他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古代文化的研究态度。陋巷的提及则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尽管环境简陋,但内心的追求与对知识的渴望却从未减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内心世界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友谊、哲理与历史的深刻理解。诗人在生活的沉浮中,依然保持着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修竹”象征什么?
A. 友谊
B. 高洁
C. 财富
D. 权力
诗人对饮酒的态度在生病后变得如何?
A. 渴望
B. 无所谓
C. 增强
D. 绝对拒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苏辙的《答颜复国博》更注重对哲理的探讨与内心的反思;李白则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更豪放,后者则更沉稳。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解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答颜复国博》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