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6:38
我祖卜此堂,赫赫承华胄。
厥后奕绳绳,伯仲能世守。
大人既冰清,从父复兰茂。
纷吾席前荣,中道遭穷姤。
有弟虽二人,朝华皆不秀。
忆昔竹林游,惟予体独瘦。
壮者俱不存,瘦者何以寿。
自为秣陵客,莼鲈阻兵寇。
今兹返故庐,室在人非旧。
数椽幸未灰,君子居何陋。
扫径刈蓬蒿,五柳或云觏。
将种邵平瓜,杂植杨恽豆。
勉哉充闾人,慎勿惭堂构。
我祖宗在这里建造了这个堂屋,声名显赫,承继了家族的荣光。
后来子孙繁衍,堂屋世代相传。
长辈品德冰清如玉,父亲又如兰花般高洁。
我在这里的荣华富贵,却在中途遭遇了困厄。
我虽然有两个弟弟,但他们在朝堂上都没有展现才华。
我回忆起昔日竹林游乐的时光,只有我一个人身材瘦弱。
壮年人都已不在,瘦弱的人又如何能长寿?
我本是秣陵的客人,莼菜和鲈鱼被兵戈所隔断。
今天我回到故乡,房屋已不是昔日的模样。
几间房屋幸好尚未被焚毁,君子居住在这里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会扫理小径,割除蓬蒿,或许能遇见五柳先生。
我打算种植邵平的瓜,杂种杨恽的豆。
努力啊,充实我的家园,切莫让自己羞愧于这堂屋。
潘江,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风格多表现出对家国情怀的追求和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其作品常蕴含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家族历史的追忆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尤其在经历动荡和变迁后,归乡的感受更加深刻,体现了对故土的眷恋。
《还家作 其二》是一首充满家国情怀的诗,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族历史的自豪感。诗中,诗人以“我祖卜此堂”开篇,表达了对祖先建立的家业的尊重与骄傲,但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透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失落。尤其是在“有弟虽二人,朝华皆不秀”中,诗人对弟弟的才华未能显现感到惋惜,进一步加深了他内心的孤独感。
诗中描绘了返回故乡后的景象,“数椽幸未灰,君子居何陋”,即使故居已不如往昔辉煌,但诗人对故乡的情感依然深厚,体现了他对家园的宽广胸怀与乐观态度。最后,诗人提到要扫理小径、种植瓜豆,寓意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努力,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关怀,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对家族历史的自豪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反思。诗人在描绘个人经历的同时,也传达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努力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莼鲈”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蔬菜
C. 乡土美食
D. 一种酒
诗人对兄弟的态度是?
A. 羡慕
B. 惋惜
C. 轻视
D. 冷漠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战争
B. 爱情
C. 家国情怀
D.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