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0:00
我行已不先,我仆常苦后。
中途雇蹇驴,并辔相左右。
听彼御者言,恻焉使心疚。
自云先朝时,世隶凤阳久。
有田不起科,岁酿烝尝酒。
不知始何年,更名曰地亩。
社长三十六,搜括到鸡狗。
累世免租税,此苦那得受。
畏彼官长威,情急举家走。
买驴获雇直,聊以谋升斗。
永痛父祖茔,北望空回首。
语罢辄欷歔,予急掩其口。
陵寝且丘墟,坟墓复何有。
生得逃征徭,死当见父母。
我走在前面不久,我的仆人常常在后面受苦。
中途雇了一头蹇驴,与我并驾齐驱。
听着那位车夫的言语,心中不禁感到怜惜。
他说自古以来,世代都在凤阳生活。
那里的田地不需交税,每年酿酒供人品尝。
不知道从何年开始,这片土地被称作地亩。
社庙的长官有三十六位,收取的税款包括鸡狗。
几代人免于租税,这种苦难又怎能承受?
畏惧官长的威势,情急之下全家逃亡。
花钱买驴雇人,聊以求得生计。
我永远痛苦于先祖的坟墓,向北望去徒然回首。
说完这些,我不禁叹息,急忙掩住我的嘴。
祖先的陵寝如今已成丘墟,坟墓又何所剩?
活着能逃避征税,死去却能见到父母。
潘江,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以其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而闻名。他的诗作多关注农村生活和社会不公,风格质朴而深刻。
《梁县》的创作背景是清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农民因为赋税沉重、官吏贪腐而饱受苦难,许多家庭被迫逃亡。潘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现状的不满。
《梁县》是一首表现社会现实与人道主义情怀的诗。诗中通过“我行已不先,我仆常苦后”的开端,表现了作者与仆人一起流亡的无奈与辛酸。雇驴的场景暗示了生活的艰苦,驴子的蹇弱象征着生活的困顿。车夫的言辞激起了诗人内心的怜悯,而回忆先朝的安宁则加深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
诗中提到凤阳的土地不交税,意味着过去的安逸生活与如今艰难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变化。诗人深感无奈,逃避虽然暂时解脱了征徭,但祖坟的荒废却让人痛心。整首诗在情感上非常浓烈,运用了对比、回忆与叹息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深刻的历史与人情。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情与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表现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愤慨。诗人以真挚的情感传达了对土地、家庭和亲情的深切关怀。
诗中提到的“蹇驴”主要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艰难
C. 生活的安静
诗人对官长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崇敬
B. 畏惧
C. 轻蔑
诗歌表达了对哪个主题的关注?
A. 爱情
B. 家庭
C. 社会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