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1:11
风入松(西山)
作者:秦观 〔宋代〕
崇峦雨过碧瑶光,
花木递幽香。
青冥杳霭无尘到,
比龙宫分外清凉。
霁景一楼苍翠,
薰风满壑笙簧。
不妨终日此徜徉,
宇宙总俳场。
石边试剑人何在,
但荒烟蔓草迷茫。
好酹杯中芳酒,
少留树杪斜阳。
崇高的山峦在雨后显得更加清澈明亮,
花木散发出阵阵幽香。
青色的天空和朦胧的雾霭使人心旷神怡,
比起龙宫的清凉,这里更加宜人。
晴朗的景色中,楼台显得苍翠欲滴,
温暖的春风吹拂,山谷中传来笙箫的乐声。
不妨在这里徜徉一整天,
宇宙仿佛是个大舞台。
可是那试剑的人究竟在哪里呢?
只见荒烟蔓草,迷雾弥漫。
不妨举杯共饮芳香的美酒,
在斜阳下留恋于树梢的余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龙宫”常用来指代神话中的水底宫殿,象征着清凉和幽静。诗中提及的“试剑人”可能引申为对理想和追求的探寻。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的词清新婉约,善于描绘山水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其作品常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秦观的晚年,正值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景抒怀,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反思。
《风入松(西山)》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开篇通过“崇峦雨过碧瑶光”描绘了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接着,诗人描写了花木的幽香与青冥杳霭的意境,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氛围,令人心驰神往。
“霁景一楼苍翠,薰风满壑笙簧”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美好的意象,令人感受到一种融入自然、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诗人不妨“终日此徜徉”,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忧无虑的乐园。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对现实的反思,“石边试剑人何在,但荒烟蔓草迷茫”,这里透露出一种对于理想追求的失落与无奈,随着环境的荒芜,理想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最后,诗人通过“好酹杯中芳酒,少留树杪斜阳”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在美酒与夕阳的映衬下,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景,同时也反映出对失落理想的思索。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隐含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崇峦雨过碧瑶光”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暴风雨中的山峦
B. 雨后清新的山峦
C. 晴天的山峦
D. 黑夜中的山峦
“试剑人何在”中的“试剑”象征着什么?
A. 对武力的追求
B. 对理想的追寻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秦观的《风入松》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前者侧重于宁静的自然景象,抒发闲适的生活愿望;后者则表现出豪放与激昂的情感,反映出对国家和历史的关切。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宋代词人的多样性。
以上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秦观的《风入松》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