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1:00
送董卿赴台州
张蠙 〔唐代〕
九陌除书出,
寻僧问海城。
家从中路挈,
吏隔数州迎。
夜蚌侵灯影,
春禽杂橹声。
开图见异迹,
思上石桥行。
全诗翻译:
在繁忙的街道上送别朋友,
我去寻求高僧询问海边的城池。
他的家在中途停留,
而官吏则隔着几州来迎接他。
夜里,灯光映照着贝壳的影子,
春天的鸟儿在橹声中鸣叫。
打开地图看见了不同的景象,
不禁想起了那座石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典故,但“问海城”及“思上石桥”可视为对旅途与归属的反思,体现出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作者介绍:
张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留存,作品多以送别、山水为题材,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送别友人赴台州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美好祝愿。诗中描绘的景象显示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敏感。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生动,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送别时的情景与感情。首句“九陌除书出”以街道的繁忙作为开端,营造出一种热闹的送别氛围,似乎在描绘出周围的热闹场景。接着“寻僧问海城”则引入了对友人前往台州的关怀与祝福,暗示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期待。
在描绘夜晚的宁静时,“夜蚌侵灯影”给人以温暖和柔和的感觉,反映出人们在送别时的情感波动。而“春禽杂橹声”则通过自然的声音与景象,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与流动的时间,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的两句“开图见异迹,思上石桥行”则让人感觉到一种对未来的探索与思考,映射出诗人对友人未来旅途的关心与期盼。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友人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和意象的手法,如“夜蚌侵灯影”以自然事物映射人情,增强了诗的意境。同时,诗中还有对仗的运用,使得整体结构更加严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祝福与不舍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未来旅途的期待与思考,揭示了人情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九陌”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街道
B. 宁静的乡村
C. 高山流水
“夜蚌侵灯影”这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A. 春天的生机
B. 温暖的送别气氛
C. 繁忙的生活
诗人对友人的未来有怎样的情感?
A. 不关心
B. 期待与祝福
C. 失望和惋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虽然两首诗都涉及送别和对未来的思考,但张蠙的诗更侧重于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王之涣则更宏观地表达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