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减字木兰花 题画》

时间: 2025-05-07 07:27:35

诗句

珠帘十里,露重杨丝扶不起。

花月如烟,弦索声中忆往年。

东风甚处,燕子归时春已暮。

争似江潮,夜夜犹过廿四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7:35

原文展示:

珠帘十里,露重杨丝扶不起。花月如烟,弦索声中忆往年。东风甚处,燕子归时春已暮。争似江潮,夜夜犹过廿四桥。

白话文翻译:

在十里长的珠帘下,露水沉重得让杨柳的细丝也抬不起。花和月如烟般朦胧,在弦乐声中我回忆起往年的时光。东风在哪里,燕子归来的时候春天已经过去。比起江潮,每夜仍然经过二十四座桥的情景更让我怀念。

注释:

  • 珠帘:指珠帘装饰的窗帘,形容富丽堂皇的场景。
  • 杨丝:指杨柳的细枝和细叶,象征柔弱。
  • 花月如烟:花和月的景象如同烟雾般不清晰,渲染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弦索声中:指弦乐的声音,可能是指古琴或其他弦乐器,营造出怀旧的氛围。
  • 东风甚处:在问东风何处,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 燕子归时:燕子归来是春天的标志,然而此时春已结束。
  • 争似江潮:不如江潮,每夜经过的景象更令人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文澜,清代词人,生平不详,但其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细腻的描写和怀旧的情怀见长。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随着清代社会的变迁,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 题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充满怀旧气息的画面。诗的开头“珠帘十里”便勾勒出一个华丽的场景,随着“露重杨丝扶不起”的描写,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的无情与美的脆弱。接着,诗人通过“花月如烟”来营造一种朦胧的气氛,同时在“弦索声中忆往年”中,音乐与记忆交织,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曾经的美好时光。

“东风甚处,燕子归时春已暮”的转折,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结束,带来一种淡淡的惆怅。结尾“争似江潮,夜夜犹过廿四桥”则通过江潮的永恒与桥的象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讲究,情感深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珠帘十里:描绘华丽的环境,暗示繁华的背后。
    2. 露重杨丝扶不起:表现自然的沉重,象征着美好的脆弱。
    3. 花月如烟:营造梦幻的意境,展现对过去的回忆。
    4. 弦索声中忆往年:音乐引发回忆,情感的共鸣。
    5. 东风甚处:询问春天的去向,表达对春的渴望。
    6. 燕子归时春已暮:时光流逝,春天已然远去。
    7. 争似江潮:借江潮的永恒衬托对过去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月如烟”暗示美好的事物难以捕捉。
    • 拟人: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的交融。
    • 对仗:如“珠帘十里”与“露重杨丝”形成和谐的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音乐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珠帘:象征繁华与奢华。
  • 杨丝:代表柔弱与脆弱。
  • 花月:象征美好与过往的记忆。
  • 东风:象征春天与希望。
  • 燕子:代表春的归来,时间的流逝。
  • 江潮:象征时间的无尽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珠帘十里”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 A. 自然
    • B. 繁华
    • C. 伤感
  2. “燕子归时春已暮”中,春天的消逝代表了什么?

    • A. 美好
    • B. 失去
    • C. 希望
  3. 诗中的“江潮”与“廿四桥”有什么关系?

    • A. 自然景象
    • B. 时间的流逝
    • C. 人物关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一剪梅》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怀念,但杜甫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思念,而杜文澜则更强调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分析》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偶书 李德林 迎春曲三阕 送薛学士伯垂同理嘉兴郡兼简太守集仙柳著作 再入翰林 春帖子词·皇帝阁十二首 比日 夕坐 上许州吕相公嗣崧许康诗二首并序 其一 嗣崧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正言厉色 母字旁的字 包含榼的词语有哪些 嗫嚅小儿 白版 换锦 委曲周全 面字旁的字 苛殃 艮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绝密 降格以求 玉楼赴召 颇覆 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