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7:35
珠帘十里,露重杨丝扶不起。花月如烟,弦索声中忆往年。东风甚处,燕子归时春已暮。争似江潮,夜夜犹过廿四桥。
在十里长的珠帘下,露水沉重得让杨柳的细丝也抬不起。花和月如烟般朦胧,在弦乐声中我回忆起往年的时光。东风在哪里,燕子归来的时候春天已经过去。比起江潮,每夜仍然经过二十四座桥的情景更让我怀念。
作者介绍:杜文澜,清代词人,生平不详,但其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细腻的描写和怀旧的情怀见长。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随着清代社会的变迁,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减字木兰花 题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充满怀旧气息的画面。诗的开头“珠帘十里”便勾勒出一个华丽的场景,随着“露重杨丝扶不起”的描写,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的无情与美的脆弱。接着,诗人通过“花月如烟”来营造一种朦胧的气氛,同时在“弦索声中忆往年”中,音乐与记忆交织,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曾经的美好时光。
“东风甚处,燕子归时春已暮”的转折,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结束,带来一种淡淡的惆怅。结尾“争似江潮,夜夜犹过廿四桥”则通过江潮的永恒与桥的象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讲究,情感深邃,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音乐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珠帘十里”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燕子归时春已暮”中,春天的消逝代表了什么?
诗中的“江潮”与“廿四桥”有什么关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怀念,但杜甫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思念,而杜文澜则更强调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