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2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24:58
清凉国师真赞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宝月清凉,寂照法界。
以沙门相,藏世间解。
谷响入耳,性不可为。
青莲出水,深不可窥。
万象纷披,花开古锦。
启迫群氓,与甘露饮。
哲人去矣,资何所参。
即事之理,塔锁终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凉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整个法界。诗人以“沙门”(僧人)的形象,隐含着世间的深刻道理。谷中的回声传入耳中,说明性情是无法被约束的。青莲从水中生长,深邃而难以探测。万象纷繁,仿佛盛开的古锦花纹。启发和引导大众,仿佛在甘露中饮水。哲人已经离去,所依赖的究竟是什么呢?即使在此时此刻的道理,也像是锁住的塔,隐藏在终南山中。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人。他是苏轼的弟子,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和清新著称。其作品常以清新高远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庭坚的晚年,表现了他在佛教思想影响下的哲学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智慧的感悟。
《清凉国师真赞》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以清凉的月光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辽阔的氛围。诗中“宝月清凉”不仅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更暗喻着内心的清净与明亮。继而,诗人提到“以沙门相,藏世间解”,表明他通过修行所获得的对世间真理的深刻理解。
“谷响入耳,性不可为”,这句强调了内心的声音与本性的自由,暗示了对自我认知的追求。而“青莲出水,深不可窥”则象征着灵性的高洁与深邃,表达了对真理的探求是艰难而深远的。
后面的“万象纷披,花开古锦”描绘了世界的美丽与复杂,强调了万物的和谐与生机。通过“启迫群氓,与甘露饮”,诗人表达了对大众启发与教化的愿望,渴望众生能从中获得智慧与滋养。
最后两句“哲人去矣,资何所参。即事之理,塔锁终南”,则流露出一种对哲人逝去的惋惜和对真理的思索。整首诗用词精炼,意象丰富,展现了黄庭坚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探索了生命的智慧与真理,提炼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宝月清凉”中的“宝月”象征什么?
“青莲出水”中,青莲象征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甘露”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