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6:32
《鹿头山》 —— 杜甫
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
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
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
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
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
天下今一家,云端失双阙。
悠然想扬马,继起名硉兀。
有文令人伤,何处埋尔骨。
纡馀脂膏地,惨澹豪侠窟。
仗钺非老臣,宣风岂专达。
冀公柱石姿,论道邦国活。
斯人亦何幸,公镇逾岁月。
鹿头山高耸挺立,今天在这里让我消解饥渴。
西南连绵的山脉断绝,俯瞰千里开阔的视野。
游子离开京城,剑门山是无法跨越的障碍。
如今险阻已尽,才高兴平原广阔。
昔日三分天下,霸权曾经出现。
现在天下一体,云端上的双阙也已失落。
悠然想骑马扬鞭,继续追求名声的高峰。
有文人让人伤感,何处能安葬你的骨骸?
沉重的脂膏之地,悲惨的豪侠之窟。
依仗武力的并不是老臣,宣扬风气岂能只依靠一人?
冀公如柱石般的风范,论道能够挽救国家。
这位人杰真是何其幸运,他的公镇已跨越岁月。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盛唐的繁荣与安史之乱的动荡,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疾苦。
《鹿头山》创作于杜甫晚年,他在流亡生涯中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孤独感受交织在一起。诗中表现了对家国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鹿头山》是杜甫在其流亡生涯中所作的一首重要诗作,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前途的忧心。诗的开头以“鹿头何亭亭”描绘出壮丽的山景,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感受,接着转入对历史的回顾,提到“昔三分”的分裂局面和“霸气曾间发”的历史兴衰,反映出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深刻感悟。
“天下今一家,云端失双阙”一句,展现了国家统一后,昔日辉煌已不复存在的惋惜之情,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具有了厚重的历史感与悲凉的情绪。接下来的“悠然想扬马,继起名硉兀”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尽管身处困境,仍然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最后,诗中提到的“冀公柱石姿”和“斯人亦何幸”,则是对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丰厚遗产的人物的赞美,强调了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英雄人物的渴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力量。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渴望,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表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杜甫的《鹿头山》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无奈
“天下今一家”指的是什么?
A. 国家统一
B. 家庭团聚
C. 朋友相聚
D. 世界和平
“悠然想扬马”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态度?
A. 绝望
B. 希望
C. 无所谓
D. 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