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1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17:24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在金陵城的西楼上,我倚靠着清秋的微风。
万里之外,夕阳洒落在大地上,大江奔流不息。
中原动乱,权贵纷纷失去地位,何时才能平息?
不妨请悲风吹干我的泪水,带我经过扬州。
朱敦儒(生卒年不详),字惟道,号静庵,宋代词人,生于金陵。其作品多描绘山水、咏叹离愁,风格婉约,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仍之时。诗人通过描写西楼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一首以金陵城为背景的词作,诗中以“金陵城上西楼”的意象开篇,既展现了地理位置,又引出诗人的情感。诗人在清秋时节,独自倚靠在西楼,远眺万里余晖洒落的景象,不禁引发对时局的忧虑。大江的奔流象征着历史的无情与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中原乱,簪缨散”的字句,深刻表达了对动荡局势的无奈与思考。
最后两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希望借助悲风来吹干眼泪,带自己去往扬州,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往事的追忆。整首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家国、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描述诗人所处的环境,西楼是一个象征孤独的地方,金陵城则承载着历史的沉重,秋天的清风传递着诗人的内心情感。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夕阳的壮丽与大江的奔腾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直面国家的动乱与权贵的失落,诗人发出对未来的疑问,流露出无奈与忧虑。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诗人渴望通过悲风来抚平内心的伤痛,并向往那片美丽的扬州,寄托着对生活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描写金陵的秋景和国家的动荡,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主题深刻,情感真挚。
金陵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诗人倚靠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中原乱,簪缨散”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忧虑
C. 幸福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金陵城上西楼,倚(yǐ)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簪(zān)缨(yīng)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收:收复国土。倩:请。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