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时间: 2025-04-22 23:41:19

诗句

西京上相出扶阳,东郊别业好池塘。

自非仁智符天赏,安能日月共回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41:19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张说(唐代)

西京上相出扶阳,
东郊别业好池塘。
自非仁智符天赏,
安能日月共回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京的上相出游于扶阳山,东郊的别墅环境优美,有着宜人的池塘。诗人感慨,只有仁德和智慧能够得到天命的赏赐,才可能与日月同辉,享有光芒。

注释

  • 西京:指长安,唐代的都城。
  • 上相:指宰相或高官。
  • 扶阳:地名,可能指扶阳山。
  • 东郊:长安东边的郊外。
  • 别业:指别墅或私家园林。
  • 自非仁智符天赏:如果不是仁德和智慧的体现,怎会得到天的赏赐。
  • 安能日月共回光:怎么能与日月同享光辉。

典故解析

  • 仁智:代表着德行和智慧,古人认为这些是获得成功和天命的关键。
  • 日月共回光:日月象征着权势和光辉,只有具备仁德与智慧的人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字公谨,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宰相,政治活动家。他的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概,也有细腻的情感,常常关注国家大事与个人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政治理想相结合,表达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并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仁德与智慧的重要性。首句提到“西京上相出扶阳”,直接引入了高官的形象,暗示着诗人对权力和地位的关注。接下来的“东郊别业好池塘”则展现了自然之美,显示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进行哲理思考,指出只有具备仁德与智慧的人才能与天地共荣,分享光辉。这种思想不仅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和追求,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自我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京上相出扶阳:描绘出一位高官在美丽的扶阳山出游,体现出他的权势和地位。
  2. 东郊别业好池塘:描绘出东郊的别墅环境,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 自非仁智符天赏:强调仁德和智慧是获得成功与天命的关键。
  4. 安能日月共回光: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问题,只有具备这些品质,才能与天地同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西京上相”和“东郊别业”,形成了对比。
  • 比喻:日月象征着权力与光辉,暗喻成功的象征。
  • 排比:通过排比的结构强调仁德与智慧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仁德与智慧”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并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扶阳: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池塘:代表着宁静与美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西京”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洛阳
    • B. 长安
    • C. 南京
  2. 诗中提到的“仁智”代表什么?

    • A. 财富与地位
    • B. 德行与智慧
    • C. 努力与奋斗
  3.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美
    • B. 权力与光辉
    • C. 仁德与智慧

答案

  1. B. 长安
  2. B. 德行与智慧
  3. C. 仁德与智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张说的《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和杜甫的《登高》,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张说更侧重于仁德与智慧的主题,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西湖二首 其二 饯神 鸿雁 雨后环波亭次韵四首·次绾得风字韵 雪后 送李撰赴举 仁宗皇帝挽词三首 送吴秀才 喜雪二首 郡斋即事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新米 鬼字旁的字 梁丘 然结尾的成语 纤毫毕现 推亡固存 枉辔学步 示字旁的字 吉日良辰 尢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昏惰 设棁之辰 朱天 熟艾 捐开头的成语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