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4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41:19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张说(唐代)
西京上相出扶阳,
东郊别业好池塘。
自非仁智符天赏,
安能日月共回光。
这首诗描绘了西京的上相出游于扶阳山,东郊的别墅环境优美,有着宜人的池塘。诗人感慨,只有仁德和智慧能够得到天命的赏赐,才可能与日月同辉,享有光芒。
张说,字公谨,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宰相,政治活动家。他的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概,也有细腻的情感,常常关注国家大事与个人生活。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政治理想相结合,表达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并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仁德与智慧的重要性。首句提到“西京上相出扶阳”,直接引入了高官的形象,暗示着诗人对权力和地位的关注。接下来的“东郊别业好池塘”则展现了自然之美,显示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进行哲理思考,指出只有具备仁德与智慧的人才能与天地共荣,分享光辉。这种思想不仅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和追求,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自我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围绕“仁德与智慧”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并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理想。
诗中的“西京”指的是哪个城市?
诗中提到的“仁智”代表什么?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对比张说的《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和杜甫的《登高》,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张说更侧重于仁德与智慧的主题,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