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5:3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5:32:58
送杜立归蜀
——姚合〔唐代〕
迢递三千里,西南是去程。
杜陵家已尽,蜀国客重行。
雪照巴江色,风吹栈阁声。
马嘶山稍暖,人语店初明。
旅梦心多感,孤吟气不平。
谁为李白后,为访锦官城。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朋友杜立回蜀的情景。诗人感叹三千里的遥远旅程,西南正是他前往的方向。杜立的家乡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蜀地的旅途更显得举步维艰。雪光照耀着巴江的水色,风吹动着栈阁传来的声音。马蹄声在稍暖的山中回响,客店里的人声渐渐清晰。诗人因旅途的孤独而心生感慨,独自吟唱却难以平静。谁能像李白那样,去游览锦官城呢?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阮亭,生于盛唐时期,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姚合在诗歌创作上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因而受到后人推崇。
此诗写于姚合送别好友杜立之际,反映了送别的情感和对友人旅途的关心。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盛世,诗人通过对杜立的送别,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送杜立归蜀》是一首富有情感的送别诗,诗中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首联“迢递三千里,西南是去程”以简练的语句点出旅途的遥远,既表现了诗人对杜立的关心,也暗含了对长途旅行的辛苦和不易。这种对距离的感慨,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接着,诗人提到“杜陵家已尽,蜀国客重行”,用对比手法显示出杜立的故乡已不复往日的繁华,而蜀地的旅途又显得更加艰辛。这种情感的交叉,增添了诗的深度。
“雪照巴江色,风吹栈阁声”描绘了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腻。通过自然景色与人声的结合,诗人传达出一种旅途中的孤独与惆怅。
最后,诗人以“谁为李白后,为访锦官城”来结束,表达了对李白的崇敬与向往,同时也映射了自身的孤独与无奈。这种情感的升华,使得整首诗既有送别的温情,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极具艺术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写,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对人生旅途的深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向往。
“迢递三千里”中的“迢递”意为:
A. 近乎
B. 遥远
C. 快速
D. 确定
诗中提到的“蜀国”指的是:
A. 广东
B. 四川
C. 江苏
D. 北京
诗人提到“谁为李白后”的意思是:
A. 想要成为李白的朋友
B. 崇拜李白的才华
C. 希望能游览李白的故乡
D. 想要学习李白的生活方式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姚合的诗更加强调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友谊与人生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