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2:53
咏镜
作者:姚合 〔唐代〕
铸为明镜绝尘埃,
翡翠窗前挂玉台。
绣带共寻龙口出,
菱花争向匣中开。
孤光常见鸾踪在,
分处还因鹊影回。
好是照身宜谢女,
嫦娥飞向玉宫来。
这面镜子铸造得晶莹剔透,毫无尘埃;它悬挂在翡翠色的窗前,如同玉台般闪耀。绣带与龙口相互呼应,菱花似乎在匣子中竞相开放。孤独的光辉常常照见鸾鸟的踪迹,分开的地方却因鹊鸟的影子而回首。镜子照人,真该感谢你,仿佛嫦娥也飞向了玉宫。
作者介绍
姚合(约一二七-约八一二),字子文,号孟涧,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物、人生哲理和感情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具有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咏镜》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与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女性形象的崇高。与当时的诗歌风格相呼应,展现了文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咏镜》通过对镜子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清晰、真实之美的向往。开头两句通过铸造和悬挂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镜子的晶莹剔透,象征着纯洁和高尚。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绣带与龙口、菱花等意象,展现了镜子所承载的美好和珍贵,同时映射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孤光与鸾踪的结合,暗示了镜子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寄托,象征着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尾提到“好是照身宜谢女,嫦娥飞向玉宫来”,不仅让人感受到镜子作为自我反照的功能,还通过嫦娥这一神话形象,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和哲理深度。这种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形象的美感,又富有哲理的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镜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美与纯真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女性的赞美与尊重,展现了唐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咏镜》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着什么?
诗中“孤光常见鸾踪在”中的“孤光”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