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29
偶寻灵迹去,幽径入氲氛。
转壑惊飞鸟,穿山踏乱云。
水从岩下落,溪向寺前分。
释子游何处,空堂日渐曛。
偶然寻访灵泉的踪迹,沿着幽静的小径走入氤氲的雾气中。
在转弯的山谷里惊动了飞鸟,穿过山峦踩踏着云雾。
水从岩石下倾泻而下,溪流在寺前分开。
释教的僧人游走于何处呢?空荡荡的殿堂在日落时分愈加昏暗。
“释子”指的是释迦牟尼的徒弟,诗中提到释子游何处,反映了诗人对僧人的思考,表现了对佛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灵泉寺作为一个佛教寺庙,也象征着清净、幽静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姚合,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梦得,曾任官职,因仕途坎坷而多游历,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融入浓厚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次偶然的游访灵泉寺,反映了诗人追寻灵性与宁静的内心渴望,表达了对自然与宗教的感悟。
《过灵泉寺》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宗教相结合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灵泉寺的幽美环境和诗人内心的宁静。在“偶寻灵迹去,幽径入氲氛”一句中,诗人以“偶寻”二字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种随意而又恬静的氛围,仿佛在与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着山间的清新与灵气。接下来的“转壑惊飞鸟,穿山踏乱云”则表现了自然的生动,鸟儿被惊起,云雾在脚下翻滚,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最后两句“释子游何处,空堂日渐曛”则引发了读者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思考,空旷的殿堂仿佛暗示着一种孤独与沉静,随之而来的黄昏更是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忧伤。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融合了宗教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对灵性追求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宗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于灵性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释子”指的是谁?
“幽径入氲氛”中的“氲氛”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空堂”表现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