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酬李员外使君嘉祐苏台屏营居春首有怀》

时间: 2025-05-02 13:14:11

诗句

昔岁为邦初未识,今朝休沐始相亲。

移家水巷贫依静,

种柳风窗欲占春。

诗思先邀乌府客,山情还访白楼人。

登临许作烟霞伴,高在方袍间幅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4:11

原文展示:

奉酬李员外使君嘉祐苏台屏营居春首有怀
作者: 皎然 〔唐代〕

昔岁为邦初未识,今朝休沐始相亲。
移家水巷贫依静,种柳风窗欲占春。
诗思先邀乌府客,山情还访白楼人。
登临许作烟霞伴,高在方袍间幅巾。

白话文翻译:

过去刚开始在这个地方时,我对你并不熟悉,如今在春天的阳光下,才开始慢慢亲近。
我搬家住在静谧的水巷,窗外种上柳树,似乎春天也要在这里驻足。
我先邀请乌府的客人来吟诗,山中的情思又去探访白楼的友人。
登高赏景的时刻,愿能与你共作烟霞的伴侣,与你白袍间的幅巾相映成趣。

注释:

  • 为邦: 指治理国家或地方。
  • 休沐: 在春天阳光下休息沐浴,意指享受春天的温暖。
  • 水巷: 指临水而建的小巷,通常环境宁静。
  • 种柳: 种植柳树,象征春天和生机。
  • 乌府: 指的是某位高官的家,乌常用作黑色,可能指代官员的威严。
  • 白楼: 指另一位友人的住处,象征高雅。
  • 烟霞: 山水间的云烟和霞光,象征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其作品常描绘风景,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诗人感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环境的变化,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春日美景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首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与李员外之间由陌生到亲近的过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次联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搬家的环境,展示了朴素而宁静的生活状态,柳树的种植象征着春天的来临,暗示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也随着春天而复苏。

第三联中,诗人提到邀请“乌府客”和探访“白楼人”,这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体现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追求。而最后一联则将情感升华,诗人希望能够与友人共享自然的美好,携手共赏烟霞,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岁为邦初未识: 过去刚开始在这里时,彼此并不熟悉。
  • 今朝休沐始相亲: 如今在春天的阳光下,才开始亲近。
  • 移家水巷贫依静: 诗人搬家住在安静的水巷,环境清幽。
  • 种柳风窗欲占春: 窗外种上柳树,春天的气息也随之而来。
  • 诗思先邀乌府客: 先邀请朋友来共吟诗。
  • 山情还访白楼人: 也去探访另一位友人。
  • 登临许作烟霞伴: 希望能在高处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
  • 高在方袍间幅巾: 友人的白袍与风中的幅巾相映成趣。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 将友谊比作烟霞,意在表达共赏美景的愿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 象征柔美与生命的复苏。
  • : 象征高远与心灵的寄托。
  • 烟霞: 象征美好与朦胧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巷”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宁静 C. 喧闹
    答案: B

  2. 诗人希望与友人分享什么样的情景? A. 烟霞 B. 雨露 C. 暴风
    答案: A

  3. 诗中“高在方袍间幅巾”意在表达什么? A. 友人的地位 B. 友人的衣着 C. 友谊的美好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此诗相比,更多地强调了孤独与自我对话,而《奉酬李员外使君嘉祐苏台屏营居春首有怀》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送侯十一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普照寺 古风其十八 留别西河刘少府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代美人愁镜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黍字旁的字 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北窗之友 一刀两段 匕字旁的字 谨能胜祸 冬山如睡 天壤王郎 龍字旁的字 包含豆的成语 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见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漩澓 酒色 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天文坐标 翠围珠裹 佉路瑟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