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2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21:43
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
秋日萧韦逝,淮王报峡中。 少年疑柱史,多术怪仙公。 不但时人惜,只应吾道穷。 一哀侵疾病,相识自儿童。 处处邻家笛,飘飘客子蓬。 强吟怀旧赋,已作白头翁。
在秋天的日子里,萧韦相继去世,淮王在峡中传来消息。 年轻时曾怀疑柱史的记载,常常用奇特的技巧来想象仙人。 不只是当时的人感到惋惜,恐怕只因我此时的道途已尽。 一阵哀伤侵袭了我的疾病,和你相识的日子追溯到我们还是儿童的时候。 附近邻家的笛声响起,仿佛在飘荡的蓬草间。 我努力吟唱着怀旧的诗篇,已经变成了白发老翁。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晚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内容广泛,涉及社会、政治、历史、自然等多个方面,被誉为“诗圣”。杜甫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其诗歌常反映了对国家、民生的忧虑与思考。
《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是杜甫在晚年时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亡友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写于杜甫的颠沛流离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内心充满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萧瑟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开头“秋日萧韦逝”将诗人的心境与季节的变迁紧密联系,秋天常常象征着凋零与结束,恰恰映衬出友人离世所带来的悲痛。接下来的“少年疑柱史”则表现了诗人年轻时的无知与懷疑,反映出一种对历史真相的思考。诗中提到的“怪仙公”,似乎在暗示那些超脱现实的人,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最后几句中,诗人以熟悉的邻家笛声将个人的孤独感与周遭环境相连,感叹时间流逝,自己已经成为了“白头翁”,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无奈与感伤。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怀念”和“无常”展开,表达了杜甫对友人离世的痛惜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细腻,通过对友人的追忆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萧韦”指的是:
A. 诗人的家人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老师
D. 诗人的敌人
诗人年轻时对柱史的态度是:
A. 非常相信
B. 怀疑
C. 忽视
D. 崇拜
“已作白头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年龄的增长
B. 友人的离去
C. 社会的变化
D. 自身的成就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