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李微之闻其弟贯之西归以诗迓之刘左史和韵属》

时间: 2025-05-02 01:31:51

诗句

曩与刘公同一邦,如今背我去堂堂。

京师尊贵在朝者,为问谁能逾阿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1:51

原文展示:

曩与刘公同一邦,如今背我去堂堂。
京师尊贵在朝者,为问谁能逾阿章。

白话文翻译:

我曾与刘公同为一地的朋友,而今他却大模大样地离我而去。
在京城中尊贵的朝廷之人,谁能问问谁能逾越阿章的高峰呢?

注释:

  • :以前,过去的意思。
  • 堂堂:形容人或事物的气势、威严,通常带有一种光鲜亮丽的意味。
  • 京师:指京城,即当时的都城,通常指汴京(今天的开封)。
  • 尊贵:指位高权重的人。
  • 阿章:指阿章山,可能是某种象征或典故,暗指高峰或高人。

典故解析:

阿章山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代表着高峰和难以逾越的理想。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山峰来比喻人生中的理想与目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承宗,号冯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及散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魏了翁与刘公的友谊之际,反映了作者对朋友离去的感慨,隐含着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昔日友情的怀念和对朋友远行的无奈。开篇以“曩与刘公同一邦”引入,勾起读者对过去亲密关系的回忆,接着“如今背我去堂堂”则展现了现实的残酷,刘公的背离让人感到失落。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转而关注京城的尊贵之人,提问“谁能逾阿章”,这不仅是对朋友的追问,也是对理想与人生目标的反思。这种问句蕴含着一种无奈与渴望,表现了作者在失去友人后对生活的迷茫与思索。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怀念,又有对人生高峰的追求,展现出魏了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曩与刘公同一邦:回忆过去与刘公同在一个地方,表示亲密的关系。
  2. 如今背我去堂堂:现在刘公离开我,显得很大方,带有一种不舍与失落。
  3. 京师尊贵在朝者:提到京城的权贵,表现出世事的变化与对比。
  4. 为问谁能逾阿章:质疑在京城中,有谁能够超越理想与目标。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曩与刘公”“如今背我”,对比过去与现在。
  • 比喻:将阿章山比作人生的高峰,暗示追求的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思考,折射出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刘公:象征亲密的朋友。
  2. 京城:代表权贵与名利的地方。
  3. 阿章:象征高峰与理想,寓意追求目标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阿章”指的是? A. 一位朋友
    B. 一座山
    C. 一个城市
    D. 一首诗

  2. 填空题:诗的第一句提到“曩与刘公同一____”。

  3.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赞美。(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送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但更侧重于对未来的展望。
  • 李白的《送友人》则在离别中呈现出更为豪放的情感,展现了友情与人生理想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四月清明西湖 四月池上 四月八日西湖观民放生 四贤一不肖诗·右欧阳永叔 四贤一不肖诗·右高若讷 司徒侍中宋宣献公挽词五首 司徒侍中宋宣献公挽词五首 司徒侍中宋宣献公挽词五首 授转运使罢州端居述怀 士安饮我数杯至观音院才醒闻滩声泉响因留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冬温夏凊 页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杪小 皮字旁的字 有天没日 脚货 包含仪的成语 天文单位 讨脸 儿字旁的字 面色如生 挑灯拨火 鬲字旁的字 背义忘恩 畏天悯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