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9:22
踏莎行 郊行即事
作者:汪东(清代)
山拥层螺,波澄匹练。
吴中佳处人争羡。
谁知夺得冶城名,
景光又遂年光变。
高突喷云,飞轮逐电。
无穷事绩惊心眼。
绿阴千步绕溪回,
红旗三面迎风展。
这首词描绘了美丽的山水景色,山峦如同螺旋般重叠,湖水清澈如同平展的丝绸。吴中这片风景如画的地方,吸引着众多游人竞相羡慕。然而,谁又能料到冶城的名声是如何得来的呢?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景与往昔已然不同。高耸的山峰直冲云霄,旋转的车轮如同闪电般迅速。无尽的事业成就让人惊叹不已。绿荫环绕着小溪蜿蜒而回,红旗在三面迎风招展。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从郊游中获得灵感,表达了对美好自然和人生意义的思索。
这首《踏莎行 郊行即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起首几句,诗人以“山拥层螺”与“波澄匹练”的对比,勾勒出湖光山色的美丽,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他透过对自然景色的欣赏,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变迁与成就的追求。
“谁知夺得冶城名,景光又遂年光变”的句子,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成就背后的辛酸与努力。诗人借此思考自然与人事的关系,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成就的感慨。在描写中,诗人运用了“绿阴千步绕溪回,红旗三面迎风展”这样的形象,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赋予了作品更多的活力。整首诗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情感上引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在赞美自然景色的同时,探讨了人生的变迁与成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城市生活
B. 山水自然
C. 战争场景
“冶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美
B. 人生成就
C. 田园风光
诗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排比
B. 拟人
C. 比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