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 其二 忆妍华》

时间: 2025-05-02 06:05:18

诗句

月共愁凝,春随梦断,江头柳色青垂遍。

归期欲计但无期,烟波不管征人远。

袖角笼欢,钗痕记怨,当时酒泪盈盈见。

遥知灯火又黄昏,风花依旧迎妆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5:18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其二 忆妍华
作者: 袁克文 〔清代〕

月共愁凝,春随梦断,江头柳色青垂遍。
归期欲计但无期,烟波不管征人远。
袖角笼欢,钗痕记怨,当时酒泪盈盈见。
遥知灯火又黄昏,风花依旧迎妆面。

白话文翻译

月光下的愁绪凝聚成一团,春天的梦境也随之破灭,江边的柳树色彩浓绿,垂挂遍地。虽然想要计算归期,却无从计算,烟波浩渺,根本不在乎征人的远行。衣袖角落藏着欢愉的回忆,发钗的痕迹记载着怨恨,那时的酒泪盈盈,历历在目。遥远的灯火此刻已经昏黄,风花依旧在迎接着妆容。

注释

字词注释:

  • 共愁: 一起愁苦。
  • 春随梦断: 春天的美好梦境破灭了。
  • 江头柳色青垂遍: 江边的柳树绿意盎然,随处垂挂。
  • 归期欲计但无期: 想要计算归来的日期却没有确切的时间。
  • 袖角笼欢: 衣袖的角落藏着欢愉的记忆。
  • 钗痕记怨: 发钗的痕迹记录着怨恨。
  • 酒泪盈盈见: 当时喝酒时泪水满盈,情景历历在目。
  • 灯火又黄昏: 灯光已变得昏黄,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风花迎妆面: 风中的花朵依然在迎接妆扮的女子。

典故解析:

  •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酒泪”和“灯火”等意象,表现出一种失落与怀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清代诗人,字子华,号东山,山西人。其诗词风格多以清丽婉约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袁克文对故人或旧事的怀念之时,反映出他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作中充满了对春天、月光和江水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诗歌鉴赏

《踏莎行 其二 忆妍华》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深切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惆怅。开头两句“月共愁凝,春随梦断”便直指心中的愁苦,月光与春天的结合,象征着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而随着梦境的破碎,愁绪也随之弥漫。接下来的描述“江头柳色青垂遍”,通过描绘江边的柳树,突显出一种生机与活力,但这种美丽的景象却与内心的愁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归期欲计但无期,烟波不管征人远”中,诗人表达了对归来的渴望,却又无奈地发现无法确定归期,烟波浩渺的江水似乎在嘲笑着远行的孤独与无助。接下来的“袖角笼欢,钗痕记怨”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曾经的欢愉与如今的怨恨,令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情感交织。

最后两句“遥知灯火又黄昏,风花依旧迎妆面”则是对未来的展望与对现状的感慨,灯火的昏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风中的花朵依旧在迎接美好,暗示着尽管时光流逝,但美好与希望依然存在。

整首词作情感深沉,画面感强烈,充分展现了袁克文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当下孤独的感受,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共愁凝: 月光与愁绪交织,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2. 春随梦断: 春天的美梦破灭,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3. 江头柳色青垂遍: 描绘出江边柳树的青翠,生动形象。
  4. 归期欲计但无期: 归来的日期难以计算,表现出无尽的思念。
  5. 烟波不管征人远: 江水的烟波不在乎远行者的孤独,带有一丝冷漠。
  6. 袖角笼欢: 衣袖中的欢愉记忆,暗示着过去的美好。
  7. 钗痕记怨: 发钗留下的痕迹记录了怨恨,情感复杂。
  8. 当时酒泪盈盈见: 过去的酒宴中泪水盈盈,情景历历在目。
  9. 遥知灯火又黄昏: 远处的灯光已变得昏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10. 风花依旧迎妆面: 风中的花朵依然在迎接美丽的女子,给人以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月共愁凝”将愁绪与月光相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 “烟波不管征人远”,赋予江水以情感,表现冷漠。
  • 对仗: “袖角笼欢,钗痕记怨”,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展现了人对时间流逝和情感变迁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代表思念与孤独。
  • : 象征美好与希望。
  • 江水: 表现流逝的时间与孤独感。
  • 柳色: 生命力与青春的象征。
  • 酒泪: 过去的欢愉与现在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共愁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伤
    C. 愤怒

  2. “归期欲计但无期”中的“无期”指的是什么? A. 有确切的时间
    B. 没有确定的归来时间
    C. 归期已定

  3. 诗中提到的“钗痕记怨”意指什么? A. 快乐的回忆
    B. 过去的怨恨
    C. 美丽的装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 比较《踏莎行 其二 忆妍华》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袁克文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袁克文研究》

相关查询

江居寄关中知己 荆门疾中喜谢尊师自南岳来、相里秀才自京至 对菊 谢人寄新诗集 湖西逸人 送灵z6上人游五台 老将 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 江令石 回雁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余风遗文 穷泰极侈 禁牌 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撕挦 临崖失马 商度 重困 曲角 门字框的字 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迅雷风烈 豆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比肩而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