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5:18
踏莎行 其二 忆妍华
作者: 袁克文 〔清代〕
月共愁凝,春随梦断,江头柳色青垂遍。
归期欲计但无期,烟波不管征人远。
袖角笼欢,钗痕记怨,当时酒泪盈盈见。
遥知灯火又黄昏,风花依旧迎妆面。
月光下的愁绪凝聚成一团,春天的梦境也随之破灭,江边的柳树色彩浓绿,垂挂遍地。虽然想要计算归期,却无从计算,烟波浩渺,根本不在乎征人的远行。衣袖角落藏着欢愉的回忆,发钗的痕迹记载着怨恨,那时的酒泪盈盈,历历在目。遥远的灯火此刻已经昏黄,风花依旧在迎接着妆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袁克文,清代诗人,字子华,号东山,山西人。其诗词风格多以清丽婉约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袁克文对故人或旧事的怀念之时,反映出他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作中充满了对春天、月光和江水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踏莎行 其二 忆妍华》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深切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惆怅。开头两句“月共愁凝,春随梦断”便直指心中的愁苦,月光与春天的结合,象征着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而随着梦境的破碎,愁绪也随之弥漫。接下来的描述“江头柳色青垂遍”,通过描绘江边的柳树,突显出一种生机与活力,但这种美丽的景象却与内心的愁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归期欲计但无期,烟波不管征人远”中,诗人表达了对归来的渴望,却又无奈地发现无法确定归期,烟波浩渺的江水似乎在嘲笑着远行的孤独与无助。接下来的“袖角笼欢,钗痕记怨”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曾经的欢愉与如今的怨恨,令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情感交织。
最后两句“遥知灯火又黄昏,风花依旧迎妆面”则是对未来的展望与对现状的感慨,灯火的昏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风中的花朵依旧在迎接美好,暗示着尽管时光流逝,但美好与希望依然存在。
整首词作情感深沉,画面感强烈,充分展现了袁克文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当下孤独的感受,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展现了人对时间流逝和情感变迁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月共愁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伤
C. 愤怒
“归期欲计但无期”中的“无期”指的是什么?
A. 有确切的时间
B. 没有确定的归来时间
C. 归期已定
诗中提到的“钗痕记怨”意指什么?
A. 快乐的回忆
B. 过去的怨恨
C. 美丽的装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