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曲歌辞。突厥三台》

时间: 2025-04-26 03:28:53

诗句

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阑中马正肥。

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8:53

原文展示:

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阑中马正肥。
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

白话文翻译:

在雁门山上,孤雁刚刚起飞;马邑的围栏中,马儿正肥壮。
在日落时分,山西遇到了驿站的使者;他热情地从南到北送来征用的衣物。

注释:

  • 雁门山:位于山西省,是古代重要的军事交通要道。
  • 马邑:指马邑(今山西省忻州市),古代著名的马市。
  • :指夕阳西沉的样子。
  • 驿使:驿站的使者,负责传递信息和物品。
  • 征衣:征召时所需的衣物。

典故解析:

“雁门”与“马邑”都是与军事和交通相关的地名,反映了当时的边境动荡与士兵出征的情景。“雁”的飞翔象征着离别,而“马”的肥壮则暗示了生活的富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8年-795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涧滨,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擅长五言律诗。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在唐代,边疆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写雁门山的景象和马邑的情景,映射出士兵们的征战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边疆士兵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开头两句以“雁初飞”和“马正肥”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的富足,然而当日落时分,驿使的出现又引发了对征战的思考。诗中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还蕴含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士兵命运的关怀。整体上,韦应物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他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传达了对温暖家园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雁门山上雁初飞”:描绘了秋天的到来,孤雁初飞的景象,暗示着离别和思乡。
  • “马邑阑中马正肥”:马邑的马儿肥壮,象征着富裕的生活与安定的环境。
  • “日旰山西逢驿使”:夕阳西下,诗人偶遇驿使,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殷勤南北送征衣”:驿使热情地送来征用的衣物,暗示出征士兵的离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孤雁与肥马形成对比,象征离别与安定,形成鲜明的情感对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事的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与对家乡的思念,反映了边疆士兵的生活状态,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 :象征离别与思乡。
  • :象征丰盈的生活和繁荣。
  • 驿使:象征信息的传递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马邑”指的是: A. 一种动物
    B. 地名
    C. 战争
    D. 食物

  2. “雁初飞”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别
    C. 争斗
    D. 富饶

  3. 诗中的“征衣”指的是: A. 家常衣物
    B. 征召士兵的服装
    C. 秋季衣物
    D. 冬季衣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韦应物与王之涣的作品均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但韦应物更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则常以壮阔的景象展现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大辞典》
  • 韦应物研究的相关书籍与论文。

相关查询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 司徒开府韩国富公挽辞四首 其三 送二同年使北 李公素 用安之韵招君从安之正叔不疑二十六日南园为 野菊 杕柏寄傅钦之 其三 看花四绝句 其三 登平陆北回瞰陕城奉寄李八太学士使君二十二 仁宗皇帝挽歌词二首 去岁与东郡幕府君同游河亭望太行雪饮酒赋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字头的字 猫哭老鼠 富农 包含珊的词语有哪些 一字旁的字 牢愁 山高路陡 頁字旁的字 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曰字旁的字 庆荷 主圣臣良 乛字旁的字 湛心 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抽刀断丝 率领 炳炳凿凿 误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