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2:4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2:48:38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洛阳春日最繁华,
红绿阴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洛阳的春天是最繁华的,
在红绿交织的阴影中,十万户人家。
谁说群花如同锦绣?
人们却从锦绣中学习群花。
“群花如锦绣”意指花朵的美丽程度可以与精美的锦绣相提并论。在古代,锦绣不仅是装饰品的象征,也常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在诗中,司马光通过对比,传达了自然的美与人类创造的艺术之间的关系。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是宋代的理学家之一。司马光在诗歌方面同样有很高的造诣,擅长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日,正值花开繁盛之时,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借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艺术的思考。
此诗描绘了洛阳春日的繁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诗的开头以“洛阳春日最繁华”引入,瞬间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繁华。接着“红绿阴中十万家”描绘了春天中交错的红花绿叶与万家灯火,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后两句则引人深思,诗人通过“谁道群花如锦绣”的反问,打破了传统观念,强调了人类的创造力与自然的美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学习与借鉴的关系。结尾一句“人将锦绣学群花”,则隐喻了艺术创作来源于自然的启示,表现出一种尊重自然、崇尚真美的情怀。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韵律,意象鲜明,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哲理的深度,表现了诗人对春日景象的热爱及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丽景象,探讨了自然与人类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创造力的赞美。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城市是哪个?
诗中提到的“锦绣”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