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仁宗皇帝挽歌词二首》

时间: 2025-07-29 10:19:29

诗句

雾晓铜鱼跃,霜寒阊阖开。

哀声际海发,灵仗拂天来。

虽寝严虚位,重阍阍夜台。

柏城空有路,无复属车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0:19:29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歌词二首
作者: 司马光
雾晓铜鱼跃,霜寒阊阖开。
哀声际海发,灵仗拂天来。
虽寝严虚位,重阍阍夜台。
柏城空有路,无复属车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雾气中铜色的鱼跃出水面,寒霜覆盖的宫门缓缓打开。哀怨的声音在海面上传来,灵异的仪仗仿佛要冲上天空。即使皇帝的寝宫空荡荡,重重的宫门在夜晚显得格外沉重。柏城只剩下空荡荡的道路,再无人回归。

注释

  • 雾晓:指晨雾中的清晨。
  • 铜鱼:古代用铜制成的鱼形物品,象征吉祥。
  • 阊阖:指宫门。
  • 哀声:悲伤的声音。
  • 灵仗:象征皇权的仪仗。
  • 寝严虚位:皇帝的寝宫空无一人。
  • 重阍阍:形容宫门重重,象征着隔绝与沉重的悲痛。
  • 柏城:指皇宫的城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他在历史上以理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著称,主张治国平天下,倡导以德治国。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去世之际,司马光作为朝中重臣,以此诗表达对仁宗皇帝的哀悼。仁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深受百姓爱戴,诗中流露出对其治国之道的怀念与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哀悼与怀念。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雾霭中铜鱼跃出水面,霜寒的阊阖(宫门)缓缓开启,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凄凉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引入了悲伤的声音与灵异的仪仗,象征着皇权的逝去和对仁宗皇帝的怀念。最后两句则突显了皇宫的空寂,重重的宫门如同沉重的心情,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皇权的结合,塑造了一幅悲壮的画面,体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哀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中,晨雾和铜鱼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 第二联通过“哀声”和“灵仗”的对比,表现出对逝去皇帝的悲痛与怀念。
  • 第三联中“寝严虚位”则直抒胸臆,表现出皇帝的缺席带来的空虚感。
  • 最后两句通过柏城的描写,强调了失去的道路与被遗忘的历史。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铜鱼跃出水面比喻吉祥与希望,隐喻皇帝的治国之道。
  • 对仗:上下联的结构对称,形成整齐的音韵美。
  • 拟人:将“哀声”拟人化,使悲痛的情感更加鲜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对皇帝的追思,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哀悼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鱼:象征着吉祥,希望与生机。
  • 霜寒:代表着凄凉与失落。
  • 灵仗:象征着皇权与威严,体现了对逝去威严的追忆。
  • 重阍:暗示着隔绝,表现了对失去皇帝的无奈与悲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铜鱼”象征什么?
    A. 不吉祥
    B. 吉祥与希望
    C. 生命的消逝
    答案:B

  2.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悲凉
    C. 愤怒
    答案:B

  3. “重阍阍夜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平静
    B. 失落与孤独
    C. 兴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斗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及个人情感的关切,但司马光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历史的追忆与哀悼,而杜甫则强调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愤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邹莆田 梦丰宅之二首 挽顾监丞 得闲 风入松(癸卯至石塘追和十五年前韵) 汉宫春(癸亥生日) 闻五月八日宸翰口号十首 朝中措(陈左藏生日) 小园即事二首 秋望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色字旁的字 箪醪投川 至字旁的字 一百五日 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食字旁的字 修闾氏 慈云 胜果 大有可为 包含热的词语有哪些 平步登天 江洋大盗 彐字旁的字 脑识 耂字旁的字 齐驱并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