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2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20:20
仁宗皇帝挽歌词二首
作者: 司马光
雾晓铜鱼跃,霜寒阊阖开。
哀声际海发,灵仗拂天来。
虽寝严虚位,重阍阍夜台。
柏城空有路,无复属车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雾气中铜色的鱼跃出水面,寒霜覆盖的宫门缓缓打开。哀怨的声音在海面上传来,灵异的仪仗仿佛要冲上天空。即使皇帝的寝宫空荡荡,重重的宫门在夜晚显得格外沉重。柏城只剩下空荡荡的道路,再无人回归。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他在历史上以理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著称,主张治国平天下,倡导以德治国。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去世之际,司马光作为朝中重臣,以此诗表达对仁宗皇帝的哀悼。仁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深受百姓爱戴,诗中流露出对其治国之道的怀念与惋惜。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哀悼与怀念。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雾霭中铜鱼跃出水面,霜寒的阊阖(宫门)缓缓开启,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凄凉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引入了悲伤的声音与灵异的仪仗,象征着皇权的逝去和对仁宗皇帝的怀念。最后两句则突显了皇宫的空寂,重重的宫门如同沉重的心情,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皇权的结合,塑造了一幅悲壮的画面,体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哀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对皇帝的追思,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哀悼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铜鱼”象征什么?
A. 不吉祥
B. 吉祥与希望
C. 生命的消逝
答案:B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悲凉
C. 愤怒
答案:B
“重阍阍夜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平静
B. 失落与孤独
C. 兴奋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及个人情感的关切,但司马光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历史的追忆与哀悼,而杜甫则强调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