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郊期涤武不至,书示》

时间: 2025-05-07 07:11:59

诗句

山高鸣过雨,涧树落残花。

非关春不待,当由期自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1:59

原文展示:

西郊期涤武不至,书示
韦应物

山高鸣过雨,涧树落残花。
非关春不待,当由期自赊。

白话文翻译:

在西郊约定与涤武相见,但他未能如期而至,我在此写信告知。
山上的雨声渐渐消散,山涧中的树木也落下了残花。
这并不是因为春天不再等待,而是因为约定的时间已经被推迟。

注释:

字词注释:

  1. 涤武:人名,韦应物的朋友。
  2. 鸣过雨:指山间的雨声仍在回响。
  3. 涧树:指山涧中的树木。
  4. 残花:指凋零的花朵。
  5. 非关:并不是。
  6. 自赊:自己拖延。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春不待”暗指自然界的规律,春天不会因为人的约定而停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号长洲,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韦应物与友人涤武未能如期相见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到来的期盼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它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友谊的重视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开头“山高鸣过雨,涧树落残花”描绘了雨后山间的宁静与清新,雨声回荡在高山上,而山涧中树木的残花则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流逝。诗人通过自然的变化,巧妙地映射出内心的情感与思虑。

“非关春不待,当由期自赊”一句,表明了诗人的哲思。春天的到来与逝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尽管诗人希望与友人相聚,但缘分与时间的安排却让这一切变得遥不可及。这里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对友谊的深厚情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透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体现了韦应物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高鸣过雨:描写雨后山间的景象,山高而清,雨声在山间回响,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感觉。
  2. 涧树落残花:涧边的树木已经开始凋落了花瓣,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3. 非关春不待:强调春天的到来不因个人的意愿而改变,传达出一种无奈。
  4. 当由期自赊:指的是自己推迟了与友人相见的约定,表现出对时间的思考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声比作一种自然的回响,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对仗:诗中“山高鸣过雨,涧树落残花”展现了对仗的美感。
  • 拟人:将春天赋予了某种意志,强调其不受人控制的特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高远与清新,代表着自然的伟大。
  2. :象征着洗涤与清新,带来生机和希望。
  3. 涧树:象征生命的脆弱与不确定性。
  4. 残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韦应物的“西郊期涤武不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失落
    C. 愤怒
    D. 疲惫

  2. 诗中提到的“山高鸣过雨”指的是什么?
    A. 山的高大
    B. 雨声的回响
    C. 树木的生长
    D. 溪水的流动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韦应物的诗更强调个人情感与思考,而王之涣则表现了壮丽的景色与人们的豪情。两者在主题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唐诗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韦应物研究》

相关查询

寄彭仲谋兼柬令弟羡门 缘识 和吴大史 其三 游山庄偶书庄后有泉出石窍四时不绝欲名石泉别墅 观海操有感 关吾道 石笋溪堂 答寄王百谷 通守李师稷大夫同年挽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补敝起废 几字旁的字 倱伅 重怒 理事 凵字底的字 丝纷栉比 矫枉过当 包含耘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包含撷的词语有哪些 骨字旁的字 拖油瓶 奉差 胼胝之劳 一丘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