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5:21
瑶华 玉绣毬
作者: 李符 〔清代〕
蕊珠翠结,密簇柔梢,细看来疑叶。
花师昨夜,都咒变春暖忽堆晴雪。
弄箫人去,还留得女银香洁。
料蕃釐旧观开时,无此碎琼稠叠。
分明似玉玲珑,但綵线同心,犹未穿揭。
团团素影,浑不见粉样几双栖蝶。
良宵十五。映天上纤阿宫阙。
傍清池照水俱圆,难认一丸真月。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花卉盛开,细看花瓣像是珠翠般闪耀,让人怀疑那是绿色的叶子。昨夜的花师施法,春暖的天气使花朵如同堆积的雪一般美丽。吹箫的人走了,只留下了女子身上清香的气息。想必在往昔的日子里,开花时没有如此纷繁的美丽。花朵如同精致的玉器,但线头还未穿透,尚难以完全展现。花影团团,几乎看不见粉色的蝴蝶栖息其上。良夜的十五,天上的纤细宫阙反射着光辉。清池边照着水面,圆月与水面难以分辨。
作者介绍
李符,清代诗人,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春天的花卉和月色,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叹,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崇尚和个人情感的细腻。
《瑶华 玉绣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花卉景象,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的开头通过“蕊珠翠结”的描写,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如梦似幻的花海,花朵的娇嫩与生机勃勃跃然纸上。紧接着,诗人提到的“花师昨夜”,赋予了花卉神秘的生命力,仿佛在暗示着自然的奥秘与变化。
在描写花香时,诗人通过“弄箫人去”的意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感叹美好时光的流逝。后面的“团团素影,浑不见粉样几双栖蝶”,则通过对蝴蝶的隐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诗人将视线转向天空与水面,通过“映天上纤阿宫阙”和“难认一丸真月”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令读者体会到生活的不可捉摸与瞬息万变。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花卉和月色,更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和“美好时光”的主题展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短暂美好瞬间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蕊珠翠结”是指什么?
A. 叶子
B. 花瓣
C. 枝干
D. 花蕊
“弄箫人去”中“弄箫”指的是什么?
A. 吹乐器
B. 弹琴
C. 唱歌
D. 跳舞
诗中提到的“良宵十五”指的是什么时候?
A. 农历初一
B. 农历十五
C. 农历三十
D. 农历二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感悟,而李符的《瑶华 玉绣毬》则更强调情感与美感的结合,展现了个人对春天的深情寄托。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