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李馀及第归蜀》

时间: 2025-04-26 05:05:17

诗句

蜀山高岧峣,蜀客无平才。

日饮锦江水,文章盈其怀。

十年作贡宾,九年多邅回。

春来登高科,升天得梯阶。

手持冬集书,还家献庭闱。

人生此为荣,得如君者稀。

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

子今称意行,所历安觉危。

与子久相从,今朝忽乖离。

风飘海中船,会合难自期。

长安米价高,伊我常渴饥。

临岐歌送子,无声但陈词。

义交外不亲,利交内相违。

勉子慎其道,急若食与衣。

苦爇道路赤,行人念前驰。

一杯不可轻,远别方自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5:17

原文展示:

送李馀及第归蜀
作者: 姚合 〔唐代〕

蜀山高岧峣,蜀客无平才。
日饮锦江水,文章盈其怀。
十年作贡宾,九年多邅回。
春来登高科,升天得梯阶。
手持冬集书,还家献庭闱。
人生此为荣,得如君者稀。
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
子今称意行,所历安觉危。
与子久相从,今朝忽乖离。
风飘海中船,会合难自期。
长安米价高,伊我常渴饥。
临岐歌送子,无声但陈词。
义交外不亲,利交内相违。
勉子慎其道,急若食与衣。
苦爇道路赤,行人念前驰。
一杯不可轻,远别方自兹。

白话文翻译:

蜀山高耸入云,来自蜀地的客人没有平常的才华。
每天饮用锦江的水,心中充满了文章的才思。
十年担任贡士,九年多次往返挫折。
春天来临,登高科举,仿佛升天有了梯子。
手中拿着冬天所集的书籍,回家献给家中的庭院。
人生中这样的荣誉,像你一样的人实在稀少。
李白在蜀道上艰难行走,羞愧于自己无所成就而归。
你如今意气风发,经历的路途却让人感到危险。
和你相伴已久,今早却要分离。
像风中飘荡的船,重聚的时间难以预期。
长安的米价高,常常让我们感到饥饿。
在离别之际吟唱送别的歌,虽无声却满含深情。
义气交往外表不亲密,利益交往反而互相违背。
勉励你要谨慎选择道路,像对待食物和衣服一样急迫。
道路艰难如同烧红的火,行人只想着前进。
一杯酒不可轻视,离别时方才明白其珍贵。

注释:

  • 蜀山:指四川的山,象征高远和艰难的路程。
  • 贡宾:古代科举中的贡士,表示曾经有过的荣誉。
  • 高科:指的是科举的高峰,象征着名利和地位的追求。
  • 庭闱:指家中的庭院,象征着归家的温暖和对家人的孝敬。
  • 义交:指基于义气的交往,强调情谊的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惟信,号少微,生于公元约780年,卒于约842年。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尤擅长写送别、咏怀等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姚合送别朋友李馀的时刻,李馀刚刚通过科举考试,准备返回故乡蜀地。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祝贺与不舍,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对士人的重要影响。

诗歌鉴赏:

《送李馀及第归蜀》是一首充满感情的送别诗,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与深切的离愁。诗的开篇通过蜀山的高耸与蜀客的才华对比,突显了李馀的卓越与稀有。接着,诗人回忆了李馀十年苦读的辛苦与九年挣扎的经历,通过“春来登高科”的描写,表达了科举成功的荣誉感。诗中多次提及对李白的感慨,反映诗人对无成而归的羞愧,进一步加强了对李馀成就的赞美。

随着诗歌的推进,离别的情感愈加浓烈,诗人感到与李馀的相伴即将结束,仿佛风飘的船只,难以再相聚。长安米价高昂,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对未来的渺茫。最后,诗人用“义交外不亲,利交内相违”反映了人情冷暖,勉励李馀在未来的道路上要谨慎而坚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有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蜀山高岧峣:蜀地的山高而陡峭,暗喻旅途艰难。
  2. 蜀客无平才:来自蜀地的人才难得,突显李馀的成就。
  3. 日饮锦江水:每天饮用锦江的水,表现出生活的惬意与对故乡的思念。
  4. 文章盈其怀:李馀心中满载诗文,表达出学识渊博。
  5. 十年作贡宾:经历漫长的十年,终于成为贡士。
  6. 九年多邅回:回首漫长的求学路,充满艰辛。
  7. 春来登高科:春天到来,象征新的开始与机会。
  8. 升天得梯阶:比喻通过科举成功,仿佛有了通往成功的阶梯。
  9. 手持冬集书:手中握着冬季所学的书籍,象征知识的积累。
  10. 还家献庭闱:回到家中,献上自己的成就与学识。
  11. 人生此为荣:能有如此荣耀的成就,实属人生的荣幸。
  12. 得如君者稀:能够像你一样成功的人非常稀少。
  13. 李白蜀道难:提到李白,感叹蜀道的艰难。
  14. 羞为无成归:以李白的成就为标杆,感到羞愧。
  15. 子今称意行:如今的你意气风发,历程却不无风险。
  16. 所历安觉危:经历的旅途,让人心生不安。
  17. 与子久相从:与朋友相伴已久,感情深厚。
  18. 今朝忽乖离:今朝却要突然离别,感到惆怅。
  19. 风飘海中船:比喻离别后重聚的渺茫。
  20. 会合难自期:相聚的时间难以预期,充满无奈。
  21. 长安米价高:长安的物价高昂,生活压力大。
  22. 伊我常渴饥:我们常常感到饥饿,生活的艰难。
  23. 临岐歌送子:在离别之际吟唱送别的歌。
  24. 无声但陈词:虽无声却满含感情,传达深情。
  25. 义交外不亲:外表的义气交往却不亲密。
  26. 利交内相违:利益交往反而互相违背。
  27. 勉子慎其道:勉励朋友小心选择道路。
  28. 急若食与衣:选择道路如同对待食物与衣服,刻不容缓。
  29. 苦爇道路赤:道路艰难如燃烧的火焰,令人心痛。
  30. 行人念前驰:行人只想着前行,急于追寻未来。
  31. 一杯不可轻:一杯酒在离别时显得格外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科举成功比作“升天得梯阶”,形象化了成功的荣誉感。
  • 对仗:如“义交外不亲,利交内相违”,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蜀山、锦江等意象象征着故乡与人生的旅途。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送别的主题,通过对友人的祝福与离愁,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与真挚的交情,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蜀山:象征艰难的旅途与高远的理想。
  • 锦江水:表现故乡的温暖与思念。
  • 书籍:象征知识与智慧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蜀山”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艰难的路程
    • C. 丰富的物产
    • D. 人才的聚集
  2. 诗人对李馀的成功感到:

    • A. 羡慕
    • B. 羞愧
    • C. 漠然
    • D. 反感
  3. 诗中提到的“长安米价高”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物价的上涨
    • B. 生活的艰辛
    • C. 城市的繁华
    • D. 政治的腐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送别》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语言简洁而深刻,情感真挚。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通过对友人的祝福,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对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探讨唐代诗人的创作背景与风格。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真人 河中使君修撰陆公挽辞三首 示杨德逢 芙蕖 示俞秀老二首 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楚天 次韵酬邓子仪二首 又次叶致远韵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企踵可待 原宥海涵 旋乾转坤 片字旁的字 娄郝 包含巾的词语有哪些 弱齿 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疫神 折登 书符咒水 反文旁的字 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文字旁的字 孤鸾寡鹄 魔棒 四字头的字 亅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