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2:31
原文展示:
徐用和御史席上偶成 李东阳 〔明代〕
雨后凉生别院东, 午窗残暑坐来空。 水光倒射檐头日, 弦籁时鸣树底风。 南国骚人方作赋, 西台御史正乘骢。 文逋未觉驱除尽, 暂得幽欢此会同。
白话文翻译:
雨后的凉意在别院的东边生起, 午后的窗户旁,残留的暑气已消散无踪。 水面的光影反射着檐上的日光, 树下的风不时传来如弦乐般的声响。 南方的文人正在创作诗赋, 西台的御史正骑着骏马巡视。 文思的困扰还未完全驱散, 在此聚会中暂时得到了宁静的欢愉。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前七子”。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文人聚会中即兴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文人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一次文人聚会中即兴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文人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雨后凉爽、水光日影、风声如乐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愉悦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文思困扰的暂时解脱和对文人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别院的清凉景象,通过“水光倒射檐头日,弦籁时鸣树底风”等句,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妙与和谐。诗中“南国骚人方作赋,西台御史正乘骢”一句,既展现了文人的创作情景,又暗示了政治的清明。结尾的“文逋未觉驱除尽,暂得幽欢此会同”则表达了诗人对文思困扰的暂时解脱和对文人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和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别院的清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妙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文思困扰的暂时解脱和对文人生活的热爱。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文人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和审美情趣。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水光倒射檐头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水面反射的光线 B. 阳光直射水面 C. 水面波光粼粼 D. 阳光透过树梢
“弦籁时鸣树底风”中的“弦籁”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琴声 C. 鸟鸣 D. 水声
诗中“南国骚人方作赋”表达了什么? A. 文人的创作情景 B. 文人的闲适生活 C. 文人的政治抱负 D. 文人的忧国忧民
“文逋未觉驱除尽”中的“文逋”指的是什么? A. 文思的困扰 B. 文人的贫困 C. 文人的疾病 D. 文人的忧虑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