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1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10:24
兰若寓居
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
家园病懒归,寄居在兰若。
薜衣换簪组,藜杖代车马。
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
晨游南坞上,夜息东庵下。
人间千万事,无有关心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作者曾是名宦,但渐渐感到疲惫,因此选择隐居于乡野,生活在清静的兰若之中。他已不再回家,过着寄居的生活,身穿简单的衣服,手持藜杖,代替了轿车。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感到身心的洒脱。清晨在南坞游玩,夜晚在东庵休息,世间的繁杂事物他都不再关心,心中只剩下宁静与自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长安,晚年居于洛阳。白居易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其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因对官场的失望而选择隐居,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兰若寓居》是一首表达隐逸生活的诗,白居易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他从繁华喧嚣的官场中退隐的心境。诗中,作者以“名宦老慵求”开篇,展现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疲惫,而后以“退身安草野”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诗人用“薜衣换簪组,藜杖代车马”对比出他从繁华到简朴的生活转变,显示出一种洒脱与自由的态度。
白居易的诗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间纷扰的超脱。诗的最后两句“人间千万事,无有关心者”更是直白而有力,表明了他对世事的无所谓态度,体现出一种心灵的清净与安然。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活理念,也折射出唐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一曲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之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隐逸生活的理想,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强调心灵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居易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C. 对家庭的思念
在诗中,作者用什么代替了车马?
A. 薜衣
B. 藜杖
C. 自行车
诗中“人间千万事”的含义是什么?
A. 生活的琐事
B. 世间的繁华
C. 无关心的事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兰若寓居》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但白居易更强调对世俗的超脱,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淡泊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