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时间: 2025-04-29 15:03:55

诗句

厚颜衰暑未甘衰,秋事于人却有期。

怯雨垂蕉全披靡,受风疏苇强扶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3:55

原文展示:

厚颜衰暑未甘衰,秋事于人却有期。怯雨垂蕉全披靡,受风疏苇强扶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复杂情感。尽管酷暑尚未完全消退,但秋天的到来似乎已成定局。面对即将到来的秋雨,摇曳的蕉叶显得无力,而疏落的芦苇却在风中依然坚韧地生存。

注释:

  • 厚颜:形容面皮厚,意即面对衰败的夏天不愿意承认其即将结束。
  • 衰暑:指炎热的夏季。
  • 怯雨:形容对秋雨的畏惧或无奈。
  • 垂蕉:指下垂的蕉树,通常用来象征秋天的萧瑟。
  • 疏苇:稀疏的芦苇,象征坚韧与适应力。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蕉和苇都有丰富的文化象征。蕉常与夏天、热情联系,而苇则象征坚韧和柔韧。通过这两种植物的对比,反映出作者对秋天来临的复杂心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生平经历较为平凡,但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却不容小觑。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时令交替之际,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思考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以浓厚的秋意打动人心。诗中“厚颜衰暑未甘衰”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夏天残留的依恋和不舍,尽管明知夏天已经走向衰败。接着通过“秋事于人却有期”指出秋天的到来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彰显了人生的无常。后两句则通过蕉和苇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蕉的柔弱与无力象征了对变化的恐惧,而苇的坚韧则代表着对生活的不屈与适应。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传达出深沉的哲理,给人以启示。

诗词解析:

  • 厚颜衰暑未甘衰:表现出诗人对夏季的依依不舍,尽管夏天已然衰退。
  • 秋事于人却有期:强调秋天的来临是必然的,象征着生命的更迭。
  • 怯雨垂蕉全披靡:描绘蕉叶在秋雨中的无力与脆弱,传达出对秋雨的畏惧。
  • 受风疏苇强扶持:表现出风中芦苇的顽强生命力,象征着适应与生存的智慧。

修辞手法:

  • 对比:蕉与苇的对比,突出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 拟人:将植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季节交替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哲学理解。

意象分析:

  • :象征柔弱与依赖,反映出对变化的恐惧。
  • :象征坚韧与适应,展示生命的顽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衰暑”是指什么? A. 秋天
    B. 炎热的夏天
    C. 冬天
    D. 春天

  2. “怯雨垂蕉全披靡”中的“怯雨”意指? A. 喜欢雨水
    B. 对雨水感到畏惧
    C. 不怕雨水
    D. 享受雨水

  3. 诗中对蕉和苇的描写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 A. 夏天的美好
    B. 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C. 秋天的丰收
    D. 春天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秋夕》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弥逊的《秋怀》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但李白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李弥逊则关注于生命的变化与季节的交替,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弥逊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别 嘲热 嘲曹掾友人 次李信州七十韵 平政桥 思故人 勉冯著明 巧松 酒禁 呈鄱阳赵及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孩中颜 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分居异爨 掠卖华工 犬字旁的字 举足为法 潜精积思 订编 龝字旁的字 梅村体 香火因缘 見字旁的字 一隅之说 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青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棣棣 包含村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