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桃源僧舍看花》

时间: 2025-04-23 10:53:40

诗句

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

今日长安已灰烬,忍能南国对芳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53:40

原文展示:

桃源僧舍看花
作者:段成式〔唐代〕

前年帝里探春时,
寺寺名花我尽知。
今日长安已灰烬,
忍能南国对芳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怀念和对国家沦陷的感慨。前年我在都城探春时,各个寺庙的名花我都熟悉;而今长安已经化为灰烬,怎能忍心在南国对着美丽的花枝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前年:指的是两年前。
  • 帝里:指的是都城,这里特指长安。
  • 探春:指春天来临时游玩、欣赏春景。
  • 寺寺:每一座寺庙。
  • 名花:著名的花卉。
  • 灰烬:指被毁灭后的残骸,形容长安的破败。
  • 忍能:怎能忍心。
  • 芳枝:美丽的花枝。

典故解析:
该诗提到的“长安”是唐代的都城,代表着繁华与盛世,而“灰烬”则象征着国家的沦陷。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成式,唐代诗人,字仲明,号竹山,活动于盛唐时期,擅长写诗、词。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唐朝末年,正是国破家亡之际,诗人身处动荡之中,思念往日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无奈与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练而深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回忆与对国家破碎的感慨。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前年在长安的春游,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繁华与生机,寺庙中绽放的名花,令人向往。而后两句则是急转直下的情感反差,长安在战乱中化为废墟,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深切的悲痛。全诗在结构上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出历史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邃,读来令人心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年帝里探春时:回忆前年在长安游春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美好的氛围。
  • 寺寺名花我尽知:表达对名花的熟悉,体现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
  • 今日长安已灰烬:突显现实的惨淡,长安的毁灭象征着盛世的终结。
  • 忍能南国对芳枝: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景象的无奈与悲伤,无法再欣赏美丽的花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前年”与“今日”,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长安的灰烬象征着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失落。
  • 反复:通过对比手法反复强调春天的美好与现实的惨淡。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怀念与对国家沦陷的悲痛,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名花:象征着繁华与美好。
  • 长安:象征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破灭。
  • 芳枝: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前年”是指哪一年?
    A) 去年
    B) 两年前
    C) 三年前
    D) 四年前

  2. 诗人对“长安”的感情是怎样的?
    A) 自豪
    B) 怀念与惋惜
    C) 无所谓
    D)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名花”主要指什么?
    A) 书籍
    B) 宗教
    C) 花卉
    D) 友谊

答案:

  1. B) 两年前
  2. B) 怀念与惋惜
  3. C) 花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春望》相比,段成式的《桃源僧舍看花》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历史的沉痛。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的表达上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桃源僧舍看花》这首诗的意蕴及其背后的情感。

相关查询

庆佳节(双调) 玉联环(双调) 玉联环(双调) 踏莎行(中吕宫) 南乡子(中吕宫) 木兰花(林钟商) 木兰花(邠州作·林钟商) 少年游(林钟商) 破阵乐(钱塘·林钟商) 定风波(双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斑半点 活到老学到老 检手 歺字旁的字 一壶千金 行器 里字旁的字 江轮 野战群龙 七损八伤 爪字旁的字 路况 欠字旁的字 朱甍碧瓦 包含窗的词语有哪些 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