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僧壁(一本有和韦蟾三字)》

时间: 2025-04-22 07:00:09

诗句

有僧支颊撚眉毫,起就夕阳磨剃刀。

到此既知闲最乐,俗心何啻九牛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7:00:09

原文展示:

题僧壁
有僧支颊撚眉毫,
起就夕阳磨剃刀。
到此既知闲最乐,
俗心何啻九牛毛。

白话文翻译:

一位僧人支着腮帮,轻轻撚着眉笔,
起身时夕阳正好,正在磨剃刀。
来到这里才明白,悠闲才是最快乐的,
而俗世的心思比九牛还要多。

注释:

  • 支颊:支着腮帮,表示冥思或沉思的姿态。
  • 撚眉毫:撚是指用手指捏或扭动,眉毫这里指的是笔,表示在写字或画画。
  • 夕阳:指傍晚的太阳,通常象征着宁静和优雅的时光。
  • 磨剃刀:剃刀是剃须用的刀具,磨则是指磨利,暗示僧人的生活清净。
  • 闲最乐:闲适的生活是最快乐的。
  • 俗心:指世俗的欲望和心思。
  • 九牛毛:比喻极多,形容世俗心思繁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段成式(约公元803年-约865年),唐代诗人,字子初,号云谷,晚号青溪居士,著有《段成式诗集》。他生活在唐代中后期,正值社会变迁与文化繁荣时期,作品多描绘山水、闲适生活,体现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段成式游历寺庙时,目睹僧人清净的生活,产生了对世俗纷扰的反思,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不屑。

诗歌鉴赏:

《题僧壁》通过描绘一位僧人的闲适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位僧人的形象,诗人用“支颊”和“撚眉毫”这两个细节塑造出僧人的淡泊与从容,表现出一种深思熟虑的态度。接着,夕阳的描绘不仅美化了场景,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宁静。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悟,他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悠闲才是最快乐的,而世俗的欲望则如同“九牛毛”般繁杂且无用。这种对比强化了诗的中心思想:宁静的心灵比世俗的追求更为珍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僧支颊撚眉毫:描述僧人思考的情景,表现出其闲适的生活状态。
  2. 起就夕阳磨剃刀:夕阳的描绘不仅增添了画面美感,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僧人起身时正是夕阳西下,象征着宁静。
  3. 到此既知闲最乐:诗人意识到闲适的生活是最快乐的,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4. 俗心何啻九牛毛:世俗的心思多如牛毛,表明世俗生活的复杂与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九牛毛”比喻世俗心思的繁杂,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闲适生活的快乐,对比世俗烦恼的无用,反映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清净与超脱,代表一种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 夕阳:象征着宁静、时间的流逝,带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与美好。
  • 剃刀:象征着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反映出僧人简单而务实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九牛毛”比喻什么?

    • A. 快乐
    • B. 繁杂的世俗心思
    • C. 宁静的生活
  2.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 A. 僧
    • B. 夕阳
    • C. 剃刀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追求内心安宁
    • C. 对世俗生活的热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反映出隐逸生活的意境。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题僧壁》与王维的《终南山》,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题僧壁》更侧重于对内心安宁的感悟,而《终南山》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送曹大著知广德军 临江军 江行第八十五 江行 赠墨林曹大崧 至扬州 其二 第一百八十 涿鹿 自叹 纪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旟的词语有哪些 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勾勾搭搭 徒拥虚名 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窗格子 里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气冲志骄 风字旁的字 杂交 承露盘 虎字头的字 心字底的字 酡酥 耳闻不如面见 青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