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宿白湖即事》

时间: 2025-05-02 03:03:53

诗句

乱蝉声里夕阳村,野寺荒凉竹映门。

汩汩溪流新过雨,芃芃禾稼已平原。

老僧不省论诗句,初月犹能共酒樽。

莫为奔驰起归兴,东西南北一乾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3:53

原文展示

宿白湖即事
作者: 廖行之 〔宋代〕

乱蝉声里夕阳村,
野寺荒凉竹映门。
汩汩溪流新过雨,
芃芃禾稼已平原。
老僧不省论诗句,
初月犹能共酒樽。
莫为奔驰起归兴,
东西南北一乾坤。

白话文翻译

在蝉鸣声中,夕阳照耀着村庄,
荒凉的野寺,竹影摇曳在门前。
小溪潺潺,刚刚经过一场雨,
丰盛的稻谷,已经铺展在平原上。
老和尚不记得讨论诗句,
初升的月亮仍然能与酒樽相伴。
不要因奔波而生出归家的兴致,
无论东西南北,都是一片天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乱蝉声:蝉鸣声杂乱,形容夏季的气氛。
  • 夕阳村:傍晚时分的村庄,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荒凉:指人烟稀少、景象冷清。
  • 汩汩:形容水流声,清脆悦耳。
  • 芃芃:形容禾稼茂盛的样子。
  • 初月:新月,刚刚升起的月亮。
  • 酒樽:酒杯,古代饮酒的器具。
  • 奔驰:形容急速行走或旅行。
  • 乾坤:天地,指宇宙或自然界。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老僧”和“酒樽”的意象,反映了诗人与自然、与人生的淡泊态度,可能与佛教的修行理念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南宋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诗清新脱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宿白湖之际,反映了他在自然环境中所获得的宁静与思考,表现出对世事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宿白湖即事》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黄昏时的村庄、清流和丰盈的稻田,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自然氛围。诗的前四句以“乱蝉声”和“夕阳村”开头,直接引入了夏日的气息,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景象。荒凉的野寺与竹影则透露出一种孤独与静谧,似乎在述说着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老僧不省论诗句,初月犹能共酒樽”,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老僧的沉默无言,意味着对名利与诗句的超然,而初月的陪伴则象征着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最后两句“莫为奔驰起归兴,东西南北一乾坤”则是对人生的哲思,诗人似乎在劝诫自己和他人,不必因为世俗的奔波而迷失方向,广袤的天地中,心灵的归属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尘世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蝉声里夕阳村”:在蝉鸣声中,村庄被夕阳照耀,描绘出傍晚的宁静景象。
  • “野寺荒凉竹映门”:荒凉的寺庙,竹影摇曳,传达出一种孤独与静谧的氛围。
  • “汩汩溪流新过雨”:溪水潺潺,刚经过雨水,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滋润。
  • “芃芃禾稼已平原”:稻谷丰盛,展现出农业的富饶与自然的美好。
  • “老僧不省论诗句”:老和尚对诗句无所顾忌,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 “初月犹能共酒樽”:新月与酒樽相伴,象征着宁静与恬淡的生活情趣。
  • “莫为奔驰起归兴”:劝诫他人不要因为奔波而生出归家的心情。
  • “东西南北一乾坤”:无论走到哪里,心中都应有一片宽广的天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描写荒凉的寺庙与丰盈的稻田形成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
  • 拟人:溪流的声音被形容为“汩汩”,赋予自然以生命。
  • 意象:月亮与酒樽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纷扰的淡泊,强调心灵的自由与广阔,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蝉鸣:象征夏季、生命的活力,常与自然相连。
  • 夕阳:寓意时光流逝,反映宁静与思考。
  • 老僧:象征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常与智慧和宁静相关。
  • 新月:象征新生与希望,与酒樽相伴,暗示生活的乐趣与恬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僧”是指什么?
    A. 一位年轻的僧侣
    B. 一位超然的修行者
    C. 一位诗人

  2. 诗中“汩汩溪流”中的“汩汩”是形容什么?
    A. 鸟鸣
    B. 风声
    C. 水流声

  3.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A. 回家的重要性
    B. 生活的奔波
    C. 心灵的广阔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月夜与思乡的情感。
  • 王维《鹿柴》: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诗词对比

  • 陶渊明《桃花源记》:两者均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逃避,但陶渊明更强调理想的世外桃源,而廖行之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 李白《静夜思》:两者都在描写月亮,但李白更强调思乡之情,而廖行之则反映出一种淡泊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楚辞·汉乐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五首·其一 秋雨叹三首 其三 宴戎州杨使君东楼 贻阮隐居 天河 曲江三章章五句 子规 曲江对酒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呈元二十一曹长 咏春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业字旁的字 客身 废教弃制 包含语的成语 各霸一方 气字旁的字 连明达夜 负德背义 养老保险 臭结尾的成语 辁才小慧 先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师范教育 烟结尾的成语 虎斗龙争 黄梁一梦 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