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3:53
宿白湖即事
作者: 廖行之 〔宋代〕
乱蝉声里夕阳村,
野寺荒凉竹映门。
汩汩溪流新过雨,
芃芃禾稼已平原。
老僧不省论诗句,
初月犹能共酒樽。
莫为奔驰起归兴,
东西南北一乾坤。
在蝉鸣声中,夕阳照耀着村庄,
荒凉的野寺,竹影摇曳在门前。
小溪潺潺,刚刚经过一场雨,
丰盛的稻谷,已经铺展在平原上。
老和尚不记得讨论诗句,
初升的月亮仍然能与酒樽相伴。
不要因奔波而生出归家的兴致,
无论东西南北,都是一片天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老僧”和“酒樽”的意象,反映了诗人与自然、与人生的淡泊态度,可能与佛教的修行理念有关。
作者介绍
廖行之,南宋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诗清新脱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宿白湖之际,反映了他在自然环境中所获得的宁静与思考,表现出对世事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
《宿白湖即事》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黄昏时的村庄、清流和丰盈的稻田,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自然氛围。诗的前四句以“乱蝉声”和“夕阳村”开头,直接引入了夏日的气息,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景象。荒凉的野寺与竹影则透露出一种孤独与静谧,似乎在述说着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老僧不省论诗句,初月犹能共酒樽”,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老僧的沉默无言,意味着对名利与诗句的超然,而初月的陪伴则象征着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最后两句“莫为奔驰起归兴,东西南北一乾坤”则是对人生的哲思,诗人似乎在劝诫自己和他人,不必因为世俗的奔波而迷失方向,广袤的天地中,心灵的归属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尘世的淡然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纷扰的淡泊,强调心灵的自由与广阔,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老僧”是指什么?
A. 一位年轻的僧侣
B. 一位超然的修行者
C. 一位诗人
诗中“汩汩溪流”中的“汩汩”是形容什么?
A. 鸟鸣
B. 风声
C. 水流声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A. 回家的重要性
B. 生活的奔波
C. 心灵的广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