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5:53
长安雨洗新秋出,极目寒镜开尘函。
终南晓望蹋龙尾,倚天更觉青巉巉。
自知短浅无所补,从事久此穿朝衫。
归来得便即游览,暂似壮马脱重衔。
曲江荷花盖十里,江湖生目思莫缄。
乐游下瞩无远近,绿槐萍合不可芟。
白首寓居谁借问,平地寸步扃云岩。
云夫吾兄有狂气,嗜好与俗殊酸咸。
日来省我不肯去,论诗说赋相喃喃。
望秋一章已惊绝,犹言低抑避谤谗。
若使乘酣骋雄怪,造化何以当镌劖。
嗟我小生值强伴,怯胆变勇神明鉴。
驰坑跨谷终未悔,为利而止真贪馋。
高揖群公谢名誉,远追甫白感至諴。
楼头完月不共宿,其奈就缺行攕攕。
长安的秋雨洗净了新秋的气息,我极目远望,寒冷的湖面如同打开的尘封的信函。
我在终南山的晨曦中,望着那如龙尾般的山脊,倚靠着天空,愈发觉得青山巍峨,自己却短浅无能,无法补救。
从事于此已久,穿着朝服在此徘徊。
回家后,能够游览,暂时像一匹壮马脱去了沉重的缰绳。
曲江的荷花开满十里,江湖的景色让我思绪万千,难以言表。
在乐游原游玩,目光四顾无远近,绿槐和萍草相依,无法割舍。
白发苍苍的我寄居在此,谁来问我?平地寸步难登云岩。
云夫我兄性情狂放,爱好与世俗不同,酸涩而咸。
最近他来探望我,不肯离去,谈论诗词赋文喃喃不绝。
望秋的诗章已经惊艳了众人,他却仍然低调,避开谣言与中伤。
如果能够酣畅淋漓地追求奇异的事物,造化又怎能承受得了呢?
唉,我这小子碰上了强大的伴侣,胆怯的我变得勇敢,神明为我鉴定。
驰马跨谷终未悔,为了利益而止步,真是贪婪。
高高举手向众人道别,谢绝名誉,远远追寻那白头翁的感慨。
在高楼之上,月光圆满却不能共宿,只能感慨缺失。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主张古文运动,倡导复古,反对骈文。他的诗风清新,气势磅礴。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正值秋季,诗人在长安游览时,感受到了浓厚的秋意,结合与友人的交流,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出一种追求理想和对现实的反思。
本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几句生动地描绘了长安在秋雨洗涤后的景象,清新而寒冷,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接着,诗人通过极目远眺,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自知之明,体现了谦逊的态度。
在与友人云夫的相处中,诗人展示了对诗词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提到的“狂气”与“酸咸”表现了他们不同于世俗的志趣,反映了诗人对思想自由的向往。
后半部分,诗人将个人的追求与大自然的景象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尽管他承认自己的弱小和不足,但同时又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难的勇气。诗的最后,诗人以对名誉的淡然态度结束,表现出对物质与名利的超脱,这种精神境界令人敬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超脱,展现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
诗词测试:
诗中的“云夫”指的是谁?
a) 诗人的兄弟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老师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长安”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答案:b
诗人对自己的能力持何种态度?
a) 自信
b) 自谦
c) 自负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韩愈的诗歌艺术及其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