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5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56:48
截橑为欂栌,斲楹以为椽。
束蒿以代之,小大不相权。
虽无风雨灾,得不覆且颠。
解辔弃骐骥,蹇驴鞭使前。
昆崙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停车卧轮下,绝意于神仙。
我用竹子削成栏杆,砍下木头做成椽子。
用蒿草捆成替代的东西,大小无从比较。
虽然没有风雨灾害,却也难免倾覆和颠簸。
放下缰绳抛弃骏马,驴子在鞭策下缓慢前行。
昆仑山高耸入云,年尾的路途艰辛而漫长。
我停下车子在轮下卧着,完全断绝了与神仙的联系。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道德和教育功能。韩愈的诗歌风格雄浑激昂,常常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杂诗四首》是韩愈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个体命运的感慨。此首诗表达了他在繁忙世俗生活中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无奈,传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
《杂诗四首 其三》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境与无奈。诗的开头通过对日常物件的描述,展示了生活的琐碎和艰难。竹子和木头的使用,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元素,隐喻着生活的基础,但这种基础却是脆弱的,容易翻覆和颠簸。
接下来的“解辔弃骐骥,蹇驴鞭使前”,则是对理想的放弃和对现实的妥协。骏马象征着高远的理想,而驴子则暗示着平庸和缓慢的生活。作者在此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深切向往,但现实却迫使他选择了平凡的生存方式。
最后,昆仑山的高耸与年末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无奈。“停车卧轮下,绝意于神仙”更是揭示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彻底放弃,沉浸于当下的无奈之中,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悲哀和对理想的追求,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它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无奈感和对理想的渴望。
韩愈的《杂诗四首 其三》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骐骥”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绝意于神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韩愈的《杂诗四首 其三》更为沉重与内省,前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而后者则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