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1:28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黄昏时分,我坐在西北的堂屋里,凉风轻拂着修竹。
我在南窗边写书,门前的环境显得格外肃静。
青苔和野草延续着古老的情趣,耳边的声音和视线都变得幽静而独特。
有人问我在忙些什么,我回答说是在寒谷中刈割庄稼。
本诗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农事活动,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沉思。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号子安,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律和七律,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秋兴》创作于王昌龄晚年时期,正值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社会动荡与个人遭遇的影响,使得诗人对乡村宁静的向往愈加强烈。
《秋兴》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开篇的“日暮西北堂”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宁静场景,凉风的吹拂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此时,诗人正专注于写作,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接着,“苔草延古意”一句,通过青苔和野草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古老而悠远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最后一联“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则展示了诗人对农事的关注,暗含着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整首诗在宁静的氛围中融入了个人的思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具有深厚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诗中“日暮”的意境主要表现了什么?
A. 乡愁
B. 时间流逝
C. 自然美
答案:B
“苔草延古意”中的“古意”指的是什么?
A. 传统文化
B. 过往历史
C. 诗人的情感
答案:A
诗人在哪个地方写书?
A. 北窗
B. 南窗
C. 东窗
答案:B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欣赏王昌龄的《秋兴》以及他在古典诗词中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