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1:22
诗词名称: 太湖秋夕
作者: 王昌龄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烟雨中宿营,洞庭湖上微微飘落着霜。
明月照耀下,船只缓缓驶离,夜静得让人心归梦中。
隐隐约约感到海风轻拂,听见孤雁在空中萧萧而飞。
注释:
典故解析:
“洞庭”是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历史上有“洞庭天下水”之说,常被用来描绘水乡的美景。雁飞是秋冬季节常见的现象,象征着迁徙与思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88年-742年),字少伯,号少伯,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表现悲壮、豪情,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太湖秋夕》写于唐代,正值秋季,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秋天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太湖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寒冷的氛围。开头两句通过“水宿烟雨寒”和“洞庭霜落微”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清冷与孤寂,水边的宿营,恰如其分地传达出一种身处大自然中孤独的感受。中间的“月明移舟去”则为诗歌增添了一层浪漫的色彩,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移动的船只,似乎在引领着诗人的思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旅途。最后两句“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则通过感官体验,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海风的轻拂和孤雁的飞行,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整首诗以清冷的秋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画面感,是唐诗中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水宿烟雨寒”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
“月明移舟去”中,月亮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感觉?
诗中提到的“萧萧闻雁飞”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