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抚州崇仁县玉清观道士黄石老工古篆以他公父》

时间: 2025-05-02 03:02:51

诗句

圣学不嗣千余年,并与小学遗其传。

其间明道宁乏贤,谓书小伎姑舍旃。

十字九舛不可镌,楮生墨墨色有冤。

动以经史为执言,岂知魏晋几变迁。

况今经字宗开元,请观未有韵书前。

训纂字林形相沿,形声迭推义乃全。

韵书既作人趋便,未能书法穷根原。

但以声韵求诸篇,形存声亡韵亦牵。

叔重少温工磨研,二徐郑郭相后先。

书法赖此差绵延,许李焉得无谬愆。

楚金分韵犹拘挛,若更舍此徇俗妍。

不学操缦求安弦,玉清道士来临川。

用意周鼓兼泰山,携书过我渠江边。

试令立拄与画卷,椳阒畿礎杗桷椽。

已能谐世而取怜,犹欲度外求方圜。

眉山夫子思涌泉,相与共讲扶其偏。

道士稇载明当还,更以一语申卷卷。

能於此处知其端,事事物物谁非天。

九章八封莫不然,一毫人力无加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2:51

原文展示

抚州崇仁县玉清观道士黄石老工古篆以他公父
作者:魏了翁

圣学不嗣千余年,并与小学遗其传。
其间明道宁乏贤,谓书小伎姑舍旃。
十字九舛不可镌,楮生墨墨色有冤。
动以经史为执言,岂知魏晋几变迁。
况今经字宗开元,请观未有韵书前。
训纂字林形相沿,形声迭推义乃全。
韵书既作人趋便,未能书法穷根原。
但以声韵求诸篇,形存声亡韵亦牵。
叔重少温工磨研,二徐郑郭相后先。
书法赖此差绵延,许李焉得无谬愆。
楚金分韵犹拘挛,若更舍此徇俗妍。
不学操缦求安弦,玉清道士来临川。
用意周鼓兼泰山,携书过我渠江边。
试令立拄与画卷,椳阒畿礎杗桷椽。
已能谐世而取怜,犹欲度外求方圜。
眉山夫子思涌泉,相与共讲扶其偏。
道士稇载明当还,更以一语申卷卷。
能於此处知其端,事事物物谁非天。
九章八封莫不然,一毫人力无加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经典学习传承的感慨,指出自古以来的学术传承已经断绝,真正的贤者屈指可数。许多人只是在模仿,而不去深入研究经典的内涵。尽管有韵书出现,人们却往往只关注声韵,而忽视了文字的本义和根源。诗中提到了几位书法大家,强调书法和韵律的关系,以及参透文字的深意。此外,作者借道士的到来,表达了对更高境界的追求,认为所有事物的道理都源于天道,而非仅仅依靠人力所能控制。

注释

  • 圣学:指儒家经典学问。
  • 明道:指讲求道理,尤其是指对《道德经》的理解。
  • 十字九舛:指字形的错误。
  • 楮生墨:指用纸和墨书写的过程。
  • 声韵:指诗歌的韵律和声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梦阮,号瓯江,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书法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对古典书法的追求之时,魏了翁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学术传承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魏了翁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了古代经典的传承与学习过程。诗中前半部分借古论今,指出学术传承的断裂和对经典理解的肤浅,表现出对当代学术风气的批判。后半部分则通过道士的形象,创造了一个超越世俗的理想境界,表达了对更高真理的追求。诗歌在结构上层层递进,前后呼应,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整体而言,诗作呈现出对书法、韵律和文字的深刻理解,体现了魏了翁对知识的尊重与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诗的开头讨论了圣学的衰败,指出经典的传承已经断绝。
    •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魏晋时期的变迁,强调了时代变化对经典理解的影响。
    • 后半部分以道士的到来作为转折,象征着对传统与理想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和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比喻和象征手法丰富,典型的如道士比喻为求真理的象征。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传统文化和学术传承的思考,呼唤对经典的深入理解与尊重。

意象分析

  • 道士:象征着智慧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人物。
  • 书法:代表着文化的传承与艺术的表达。
  • 经典:象征着古代智慧和道理的源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圣学”指的是什么?

    • A. 道教经典
    • B. 儒家经典
    • C. 佛教经典
    • 正确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道士”象征了什么?

    • A. 学者
    • B. 追求真理的人
    • C. 书法家
    • 正确答案:B
  3. “声韵”在诗中主要指什么?

    • A. 音乐的节奏
    • B. 诗歌的韵律
    • C. 书法的笔画
    • 正确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不同理解与表述。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文学研究》
  • 《魏了翁全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别李参军 将离江上作 送人归江南 送僧鸾归蜀宁亲 题玄哲禅师影堂 延福里秋怀 送李道士归南岳 送三传赴长城尉(一作送前辈读三传任长城尉) 隐岩陪郑少师夜坐 东湖赠僧子兰(一作题兰上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沅茞澧兰 言字旁的字 多事 包含孺的词语有哪些 食子徇君 伤势 头一无二 行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杀鸡扯脖 见字旁的字 一篙到底 知今博古 制锦操刀 搭脚儿 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